预言研究笔记(下)
- 林牧师文集
- 2024-12-29 19:08
复杂的象征符号
fuyin.com
哈米基多顿大战的情况在启19有进一步的说明。19:20说:“我看见那兽和地上的君王,并他们的众军都聚集,要与骑白马的并他的军兵争战。那兽被擒拿,那在兽面前曾行奇事,迷惑受兽印记,和拜兽象之人的假先知,也与兽同被擒拿,他们两个就活活地被扔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
本文来自福音中国
这里有个特点,就是先前骑在兽身上的“大淫妇”巴比伦不见了。况且19章1至6节,已经为她的灭亡庆幸祝捷了。但也奇怪,巴比伦母女所象征的罗马天主教和叛道的基督教在本章后一段仍以兽和假先知的面目出现。 copyright fuyinchina
启示录往往用几个不同的象征物,来代表同一势力。撒但的象征有龙、古蛇。兽的七头既是七座山,又是七位王,也是“众水”,众水则代表“多民多国多人多方”。此外,启示录用巴比伦来代表两个性质相同,而组织系统不同的势力。这一事实在启示录书中没有明文解释,但怀氏在《善恶之争》中作了说明:巴比伦有母女之分。罗马天主教是母;叛道的基督教是女。这是重要的一点,如不分辩,巴比伦的预言就不能解释圆满。这和善恶斗争的地理重心有关。1798年之后,这重心移至美洲的“旷野”(启17:3),巴比伦就指女儿了。现在需解决两个问题:1)巴比伦沦亡后,兽和假先知还存在,如何解释? 2)巴比伦的刑究竟是罗马天主教的,还是叛道的基督教的灾难? copyright fuyinchina
事实上,这两个问题是一个,能同时解决。关于上帝所降大规模的刑罚,有个重要原则。耶稣论耶路撒冷将遭的灾难说:“叫世上所流义人的血,都归到你们身上。从义人亚伯的血起,直到你们在殿和坛中间所杀的巴拉加的儿子撒迦利亚的血为止。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一切的罪都要归到这世代了。”(太23:35-36)这叫作累计的罪债,把历代的债务向最后一代恶人声讨。撒迦利亚遇害是在公元前四百余年,耶稣却说,“你们……所杀的……撒迦利亚。”因当代的恶人同撒迦利亚时代的凶手怀有同一杀机。 fuyin.com
“巴比伦”,前前后后共有四个,第一是古巴比伦。赛13章、结33章等记述她灭亡的预言,已全应验。第二是罗马帝国。彼得写信说,“在巴比伦与你们同蒙拣选的教会问你们安。”(彼前5:14)那时,古巴比伦已灭亡,彼得讲的是罗马城。当代的信徒读《启示录》时,也以为其中的“巴比伦”乃指罗马帝国,鉴于早期教会信徒不能展望到千余年之后的远景,他们对“巴比伦”的此种认识在所难免。宗教改革运动时期的基督教界人士,如马丁路德等,都把“巴比伦”看作是罗马天主教的象征。这就是第三个“巴比伦”。《善恶之争》指出,1844年前后拒绝第一天使信息的各基督教团体属于“女儿巴比伦”。是第二位天使警告所指的对象,是第四个“巴比伦”。根据以上所指,上帝算总帐的原则,历代巴比伦的罪“都要归在这一世代”的巴比伦身上。启18:24说:“先知和圣徒,并地上的一切被杀之人的血,都在这城里看见了。”启示录18章所形容的,正是四个巴比伦的总和。其中一段话(21至23节)简直是逐字从赛13章抄来的。其紫色和朱红色衣袍和珠宝等,都是罗马主教们服装的特征。至于第四个巴比伦有何特征,可举《早期著作》题为“巴比伦的罪”一章,和《善恶之争》的预言部分,以证明启18章中最重要的一段话(4至7节)将在美国重点实现。这也符合启17章所说,约翰见那淫妇在旷野,她和启13章“从地中上来”的兽一样,是在美国。
由此可见,“巴比伦的刑罚”三条线的焦点都在美国。三条线虽然平行,但其高潮未必都在同一时间。还应指出:善恶斗争的地理重心虽在美国,而且女儿巴比伦是现代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但母亲巴比伦,即死伤医好的第七个头,仍是个重要角色,在“巴比伦所要受的刑罚”上必有一份。巴比伦沦亡之后,兽和假先知为何还存在的问题,从此可得答案。请注意,“假先知”之称在启19:20 首次出现。从上下文能断定,他就是启13章所讲的第二个兽,在此改称“假先知”。
现代人的新知识
现在提问:巴比伦与兽及假先知有何区别?有人说,骑在兽上的淫妇代表腐化的教会,兽代表政权。这不完全符合实际。1798年,巴比伦受到一次沉重打击。她的政权被打倒了,但其宗教系统依然存在。这样看,经过法国大革命,那淫妇(腐败的教会)没有沦亡,她所骑的兽(政权)受了死伤,事后死伤医好了。 fuyin.com
这里提出另一种解释方法,即巴比伦与兽,此二象征突出同一个恶势力的两个方面。大淫妇巴比伦突出一个“淫”字,兽则突出一个“斗”字。启18章所描绘的形象是这个淫妇的骄奢淫佚。启13和19章则着重谈其战斗方面,故采用兽的形象。这样看来,启19章的战斗中,大淫妇不出场,这并非说她已不存在,因为她所象征的罗马天主教和叛道的基督教还没有灭亡,而是正在作最后的挣扎。 现代好,好消息
然而还必须提出个问题:启18章的天使用石磨投入深海的形象说明巴比伦永久的沦亡,应如何理解?如果指的是她在末日与恶人同归于尽,此特殊形象似乎多余了。
为了阐明此问题,应从历史的实际出发,本着“有其母必有其女”的规律进行探讨。母亲巴比伦在法国大革命时的衰亡是历史事实。女儿巴比伦的衰亡尚待实现。可以根据母亲的历史去推断女儿的未来。得出的答案离真理不会太远。 fuyin.com
邪淫母女的形象,在旧约历史中有先例。耶洗别是巴力的女祭司,篡夺了以色列的政权,利用丈夫亚哈王为非作歹。她女儿阿达利亚也是淫妇,把持犹大国的政权,阴谋杀害犹大幼小国王约西亚未逞。母女的下场都是悲惨的。启2章以耶洗别为具体象征,使推雅推喇教会的使者认识到当代大淫妇的真面目。这预言向我们暗示,继淫妇耶洗别之后,还有其女。启13章说,以美国的叛道的基督教团体为主的势力要为前一个罗马教政权造一个像。“有其母必有其女”。所谓“像”者,在哪些方面象她?在尽可能多的方面。主要是政教联合,再则是迫害圣徒,破坏上帝的律法,亵渎他的圣名。 copyright fuyinchina
母亲巴比伦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受过一次惩罚。那从无底坑上来的兽鼓动革命群众去恨那淫妇,“使她冷落赤身,又要吃她的肉,用火将她烧尽。”(启17:16)可以说,那是启17章的第一轮实现。将来还有第二轮,是在第六灾的高潮中。
copyright fuyinchina
再提个问题:法国革命中,母亲巴比伦失去了什么?保存了什么?历史告诉我们:她失去统治欧洲的霸权,保存了自己的宗教体系。她的死伤医好后,她的政治影响在国际事务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还应指出:她的政权在1798年的失势同封建主义的败亡紧密相关。原来,梵蒂冈是封建社会的太上皇,欧洲的地主阶级是他的经济基础;这基础的崩溃,使教庭垮台。我们从此重大历史变革中能想象到现代的女儿巴比伦在没落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将要面临何等的危机。从此也可推断,她遭遇沉重打击之后,将失去什么,保存什么。这能帮助我们对启18章的预言有更清楚的认识。
地震问题
现代好,好消息
在《启示录》预言中,凡读到地震之处,有的被理解为自然灾害,有的被解释为革命变动。为方便起见,我们称前者为“实际的地震”,后者为“象征的地震”。本文提出第三种,即有象征性的实际地震,就是说,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有象征性。它预示随之发生的一系列革命斗争,从1776年胜利了的美国革命到1798年达到高潮的法国大革命,以及19世纪席卷欧洲的革命浪潮。如此,开始是“城倒塌了十分之一”(启11:13)到最后,“那大城裂为三段,列国的城也都倒塌了。”(启16:19)此两节经文中的地震,既是实际的,又是象征的。怀氏说,里斯本大地震波及半个地球,即大西洋地区,查1960年8.9 级的智利大地震,也波及半个地球;所引起的海啸巨浪冲过了太平洋,甚至给日本带来灾害。人们可能提出疑难说:预言中有1755年的地震,为什么没有1960年的地震?何况1960年比1755年更接近世界末日。我们说,预言中的地震是实际,也是象征。启6:12的“地大震动”不一定限于一次。1755年的地震象征着从那时开始的大西洋地区的革命运动,1960年的地震象征着太平洋地区的革命运动将达到高潮。中国恢复了她在联合国的席位,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成了主角之一。印度支那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取得了彻底胜利。今后还会看到太平洋地区更多的重大变革。 现代人的新知识
本文由【现代真理网站】首发,转载须告知。
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