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福音布道 > 散道收集 >
  • 文章列表: 婚姻与天国 王敬之 | 末世论 王敬之 | 人生四境 王敬之 | 什么是教育? 王敬之 | 约伯的信心 王敬之 | 怎样把握圣经 王敬之 | 点亮陌生人的灯 | 你和你的全家 | 耶稣为何而来 | 因信称义与灵魂不朽 | 基督徒:江湖好汉还是武林英 | 解读《诗经、周颂、敬之》 | 翘首古今圣人梦 | 新中华文明论坛2023问题解答 | 耕耘与守望 | 把握圣经主线条 | 从《诗经?周颂?敬之》说起 | 圣经的总框架 | 白话三天使信息 | 圣经的整体观与局部视角 | 人生驿站:诗与远方 | 留意圣经自己的解释 | 记念安息日的七个理由 | 农业是一切教育之本 | 不再记念? | 创造主及其创造 | 存完全的心? | 代祷与宣教 | 福音遍天下 | 印度印象 | 斯里兰卡探访 | 宣教之旅的启示 | 回应《基督复临安息日8个异端 | 劝学 | 部分与整体 | 如何向佛教徒传福音 | 中华圣工史 | 瓦格纳兵变看善恶之争 | 从高考志愿谈人生志向 | 从高考志愿谈人生志向 | 从高考志愿谈人生志向 | 从高考志愿谈人生志向 | 人工智能而来的启示 | 钢锯岭英雄(二) | 新加坡布道会 | 以弗所書主题下的夫妻合一 | 地狱之火 | 琼斯长老“因信称义”1 | 琼斯长老“因信称义”2 | 琼斯长老“因信称义”3 | 琼斯长老“因信称义”4 | 琼斯长老“因信称义”5 | 上帝的使命与我的使命 |
  • 如何向佛教徒传福音(箴言9:10)

     

          

     

    如何向佛教徒传福音

     

                      

    王老师23.6.16

    各位弟兄姐妹,各位主内的家人,大家安息日平安!感谢主,今天藉着安息日跟大家分享如何向佛教徒传福音,一些个人的经验和个人体会。

    开始祷告

    天父上帝,我们满心地感谢赞美主你的恩典,感谢你的慈爱。感谢你不断施恩,赐给我们生命气息,又藉着主耶稣基督带给我们永生的盼望。主啊,我们看今天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无论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很多的人还不认识主。该如何向他们分享主你的生命、你的大道,主啊,我们恳求你的圣灵帮助我们。献上祷告,奉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主题经文: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9:10

     

     
     
     

     

     

    一、四大宗教给人的印象

    佛教是世界上第四大宗教。如果我们把中国的有佛教概念的人算上的话,应该超过十亿人。在中国有佛教概念的人就非常多。但如果只是按皈依以后才算佛教徒,就是要持守五戒、正式皈依三宝才算佛教徒的话,人数就稍微少一点。

    在整个世界的各大宗教中间,佛教的地位非常高。佛教有一个特点,它在传播的过程中,是为数不多的没有经过战争的一个宗教。

    我们看基督教的历史,因为罗马的妥协以及它的变质,有很多的人至少是误解基督教,因为基督教的历史翻开的话,常常就是这样。为什么今天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殖民地?是因为曾经有天主教一度认为殖民就是宣教,宣教就是殖民。它要改变一个地方的文化,用武力、用商业、用政治的手段,让这些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文化之下给他们得到,让他们有一个根本的改变。于是对外大力地去治理。

    我们也看到罗马天主教对伊斯兰教开展的战争,一打就二百多年,因此在世人眼中,基督教就是靠战争打开的。对于中国人也是这样,福音在中国的三次叩门,最后的这次正好和鸦片战争混在一起。给人一个印象,就是中国的国门打开,也是与枪炮相伴。甚至我读到一本《上帝管理中国》的讲座,讲福音是如何进入中国的。中国这些写教会历史的人受这本书的影响,认为没有枪炮,中国的福音之门不可能打开。何等的荒唐。你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有这么一个事实摆在世人的面前,给人感觉不太好。

    伊斯兰教的传教过程也是这样,马背上的宗教,四处征战,一手拿剑,一手拿可兰经(有的把它翻译成古兰经)。你要么接受它的,改变你的宗教;要么你就死于剑下。所以阿拉伯世界在传播伊斯兰教的时候,也是使用了武力,包括我们在今天看到的伊斯兰世界,你可以看到他们的管理方式。虽然“穆斯林”的意思是顺服的意思,非常好的一个意思。

    你不愿意成为一个穆斯林吗?你不愿意成为一个真正的顺服者吗?如果愿意,他名字就叫作穆斯林,就是顺服者,对亚伯拉罕的上帝绝对地顺服。名字是很好的,可是他用的手段让人难以接受。今天有许多穆斯林的国家,依然是高压政策,难以认同,因为里边有强制的手段。凡属于使用强制手段的,他所用的方法,就是撒但的方法。

    反过来我们看第三大宗教——印度教。在历史上它倒没有太多的对外的战争,但是它在本国内部的战争也是比较多的,所以它没有对外的输出。

    一个宗教成为世界性的宗教时,对外,这两个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用了武力。印度教没有对外大量输出,所以它也没有太多的战争色彩。它反映的印度教,就是比较地域化的一个宗教,主要是在印度人中间。当然,现在也有印度教对外传播的,瑜伽在世界各地推广。不管你对瑜伽有什么样的评论,他们也有一种对外的方式,但它毕竟受到了地域的影响。

     

    二、佛教如何中国化

    佛教就不一样了。佛教一上来有一句话,说什么呢?佛度有缘人。它讲缘分,不是讲强制。佛教对世界范围的传播,以前有南传佛教,有阿育王。阿育王在皈依佛法以后,他使用了国家的财力、物力、人力来对外传佛教。但佛教在整个的传播过程中间,几乎没有使用过任何的武力。佛教传到中国人中间,有历史可查,说是在汉朝(这个说法不一),皇帝做了一个梦等等。也有人说可以推到68年,也有人说可能稍微晚一点。

    佛教传到中国,既然有皇帝的参与,就为它的传播带来了很多的方便。所以最早佛教徒——印度的僧人,他们进到中国来的时候,受到了很好的接待。当然千里跋涉也是有很多的艰辛,但总的来讲是一种比较和平的方式。再加上佛教进入中国以后,经历了佛教中国化的这么一个过程。他们首先看到在中国传佛教不容易,就观察、学习,启用了一些道家的名词术语,然后从语言上进行改变。

    今天谈到佛教的话,你只要张嘴,几乎就很难避免地说佛教带来的词汇。比如真理,真理就是从佛教词语来的;认识、实际。再比如老百姓说: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无事不登三宝殿;一清二白等等。包括今天流行的演小品,小品这个词,也是从佛教的经典过来的。据不完全统计,佛教的词语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间,大概有四万多个词语。你不小心随便说的话,你就可能用了佛教的词语,再加上现在文艺界推广的一些东西,天龙八部、天女散花,都是佛教中的词语。

    再比方说刚才讲的佛度有缘人,今天到处讲缘分,讲勤奋,用了很多的佛教术语。所以在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信佛教还是不信,佛教的词语反倒不自觉地都会使用。“认识”是佛教词语,“觉悟”也是佛教的词语;这个人开悟了,这个人悟出了一个道理,悟了,等等都是佛教的词语。

     

    三、如何给佛教徒传福音

    面对这么多的佛教徒或者有佛教概念的中国人,我们怎么样来传福音?

    我引用圣经的一段话,箴9:10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我们向任何一个人传福音,都必须把他拉到这个点上来,让他意识到有一个创造主,有一位拯救主,有一位维系着天地万物、维系着我们生存的这样一位创造主。

    当你意识到祂的存在,才有可能去追求祂,才有可能去认识祂,才有可能去敬畏祂。而敬畏耶和华,敬畏我们的创造主,是真正的智慧的开端,是真正的有意义的人生的开始,是觉悟的起点。所以我们向佛教徒传福音,或向任何人传福音,都应该把人带到这一点上来。

    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修炼,如何培养自己的品格,是不够的。不光基督教讲培养品格,特别是在中国,各种传统的文化之下,大家都讲品格的操练。很多追求品行的人,他不认识上帝,但他知道这个“品行”好,知道这个才是管用的,其他的都没有什么作用。人生真正最后的产品,人生真正最好的经历,人生真正最高的学历,就是我们的品格。一个人品行的高低,就是一个人段位的高低;一个人品行的高低,就是一个人境界的高低;一个人品行的高低,就是一个人人生实现程度的衡量标准。

    如果只是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大家都一样,每个宗教都在讲;不光是宗教,共产主义也讲共产主义的道德情操。马克思是不讲道德的,一讲道德他就笑话,这哪有道德啊。但是马克思主义到中国来,它不跟道德结合,就没有出路,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一定是有道德情操的。共产主义的一个基本理念,叫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用阶级、用你的经济地位,经济基础决定你的上层建筑。一个人的经济地位,决定着他的思想好坏。它就用经济来抹杀了、冲淡了、消除了是非善恶的标准。这是共产主义的问题是吧?它没有标准的,用经济地位来衡量。但它到了中国以后,发现不行,还必须改造,就把道德扯进来。

    今天的主流社会,讲的是另外一样东西——民主,民主最大的毛病也是在这里。民主不是说它的方法民主,他的问题是拿这个方法来消灭善恶、是非、美丑。一样东西,只要大家同意经过民主的手段,就可以让一个非法的变成合法的;让一个美的变成丑的,丑的变成美的;善的变成恶的,恶的变成善的。

    我反复讲过,同性恋这样一个非常丑恶的反人类的事件,可以通过民主的手段,走了什么法律程序,变成是合法的,因为大多数人要求靠投票来决定。所以我们只讲品行不够。一个认识的起点,福音的起点,你一定要把人带到上帝的面前,一定要让人意识到,有上帝,是上帝在维系着他的一切。

     

    四、了解佛教起点--四圣谛

    对于佛教徒来讲,你跟他讲上帝这个词,他听不懂,很难接受。中国老百姓你说上帝很难接受,你说老天爷没问题,老天爷其实就是上帝。但跟佛教徒扯老天爷也不行,扯什么?

    谈到佛教,其实还是要回归到佛教的起点,它从哪来的呢?佛教与其他的宗教不一样,它有一个明确的开端,始于悉达多.释迦牟尼。从他开始,他出家、觉悟以后,初转法轮,他开始传法,有了他的门徒,这个时候佛教才产生。据说释迦牟尼是在29岁的时候出家的,出家六年之后,在菩提树下觉悟、成佛。成佛不是一个静态的状态,成佛是一个动态的状态。就说这个人看明白了,看清楚了,看透了,看穿了,悟了,这叫觉悟了,就是一个佛了。

    那么他觉悟以后,就想把他觉悟的东西传给别人,那传给谁呢?他想到了原来跟他一起的。他出家时,他的父王派来保护他的五位行者,这五个人当时已经离开他了。五人跟他一起修炼了六年的瑜伽以后,释迦牟尼的身体非常消瘦,几乎没命了,一个牧牛女用乳汁和粥混在一起喂给他喝,他喝了以后精神大涨,然后他到恒河去沐浴。沐浴以后,坐在菩提树下,说我若不觉悟的话,就誓不起身。他是抱着必死的信念。

    这五个人是看他接受了牧牛女给他的施舍,觉得他的道行退转,所以就离他而去。释迦牟尼心想,我现在觉悟了,我也不认识别的人,这五个人应该是不错的。他步行250公里,找到了他的这五个学生,五个跟他一起的朋友。

    佛教上有一段佳话,叫初转法轮。法轮长转,法就是我们所说的真理。今天信佛的人一般都会讲到这一段,讲初转法轮,讲四圣谛。所以你要是向佛教徒传福音,应该先搞清楚什么叫四圣谛。

    四圣谛就是苦、集、灭、道。

    第一个圣谛,谛就是真谛的意思,就是真理,这个真谛也是个佛教的词语。释迦牟尼认为,你明白了四条原则,就可以靠自己觉悟,得到大解脱、大自由。圣,叫做圣境。为什么叫四圣谛?今天大部分信佛的人,他们其实是不了解的,四谛就好了,为什么叫四圣谛?原因也是因为在释迦牟尼出家之前,在印度文化之下,它有个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最高的阶层叫婆罗门,第二个阶层叫刹帝利。释迦牟尼出生在刹帝利,就是武士家族,他的种姓就是武士。婆罗门才是最高的,只有婆罗门才能做技师。你要想觉悟,必须有婆罗门来替你超度,替你做法事,替你献祭才有可能。

    在释迦牟尼看来这非常不合适。因为一样东西被垄断以后,容易滋生腐败,他认为,能不能不要通过婆罗门,每一个人都可以自己来达成觉悟,所以他就开始来研究这个问题。长话短说。他研究透了,觉得通过认识这四条真理,你就可以自由,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圣人,成为一个婆罗门,又可以直接超度、解脱,所以叫四圣谛。认识这四条真谛,让你也成为婆罗门,成为可以自我觉悟的这一类人,这叫四圣谛。

    我问过很多佛教徒,我向他们传福音的时候,就跟他们讲苦、集、灭、道四圣谛。我就问什么叫圣谛,四谛不就行了吗?为什么加个圣字?问一个倒一个,几乎没有人知道,不信你们可以去试试看。

    苦、集、灭、道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世界你抬眼望去,能感知到的一切都是苦,都是短暂的,都是无常的。中国人讲人生无常,人生无常这话,也是佛教进来以后,我们才开始说这个话。什么原因导致了无常?他说是因为集,就是积攒、积压。比方说珠穆朗玛峰的雪,是积压的、积攒的。什么东西积攒的,是人类对那些无常的东西有一种欲求。佛家讲酒、色、财、气,是人生四大恶毒的东西。酒、色、财,最后是人的生气,这是人生的几个问题。人生有爱恋、有欲望,导致这些问题,那它就说福音来了。

    第三个叫灭,东西可以断灭,你这种欲求可以断灭。怎么样断灭呢?断灭后手段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呢?那就是第四条,叫涅槃,用另外一个词来说就是道。可以通过八正道的修炼,达到一个解脱的水平,脱离轮回,遁入大自由的境界,这叫涅槃。涅槃是英译过来的,它原来的意思是什么呢?把这很迷惑人的所谓的贪、嗔、痴三毒吹灭,森林的火熄灭了,就进入涅槃境界了。

    我最近向一位佛教徒传福音,这位朋友用佛教的语言来讲,是道行很深,按照我们基督教的语言来讲,应该是通灵的。因为他看别人的前世,看别人的今生,给你做很多的事情,他是这一类人,但是心也很善良。我跟他聊到这儿,也问他为什么叫四圣谛?他不懂。为什么要用圣呢?也不懂。我说初转法轮,佛陀究竟转了几次呢?这个问题把他问倒了。因为今天佛教界大家就知道要讲中道,你不要太苦,也不要太奢侈了,走一个中间道路就可以了。

     

    五、无我经-认识常在者

    四圣谛,一般人讲的初转法论,我说不对,释迦牟尼初转法轮有三讲,他讲了三场,他是弘法布道。第一场告诉你,你可以自由。你自由以后可能又有一个误会,我可不成了天王老子了吗?不对。他接着第二讲,叫作无我经。无我经基本意思是什么?说你这个人色、受、想、行、识。他把人分为五个部分,色就是我们可以看见的物质、身体,受、想、行、识就是人的精神世界。简单划分了。

    今天我们对物质世界、对色的认识很深刻,分子、原子,原子再进一步地划分,对物质的认识非常多,但对精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就比较弱了,很多人对这一部分很茫然。为什么心理学大家会逐步地感兴趣,因为逐步有人认识到,心理学是关心精神世界的、关心人的心理,就把它分得更细一些。释迦牟尼他的分法,就是色受想行识,他说人就是这五样东西组成。人不光有物质世界,人还有个精神世界。

    简单地说,你说这个人就是个物质世界吗?不是,这个人的头脑里面是有一套观念的,他有很多认识,他对宇宙的认识也是一个部分,这才是一个人的整体。他这个认识是蛮深刻的,不是个静态的认识。任何一个人他的任何一个生命阶段,都有不同,他对世界认识的整体集合,是跟他这个人在一起的。你说这个人的时候,你绝对不只是说他的长相外貌,还包括他一整套的认识,他的思想境界。所以色受想行识,最后就落实在一个识,认识的识,落实在这个地方,就构成整个的一个人。

    释迦牟尼说色受想行识这五样里面,每一样分开来看的话,里面没有我的,叫作无我。但还有一样是我,我是谁呢?据说释迦牟尼生下来的时候,就脚踩七步莲花,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了一句,“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只有我才是值得敬拜的。所以佛家有一个宗旨,就是要去敬拜这个我,唯我独尊。所以,佛教在传播的过程中间把这一点搞没了。释迦牟尼初转法轮的时候,第二讲就说,你不是那个我,但并不是我不存在。一切都是无常的,可是我是有常的,我就是无为法,我就是永恒的、常在的。

    在中国,稍微要表现自己有一点文化底蕴的人,都会跟你讲禅宗,因为讲禅,就体现自己有文化品位。倒一杯茶,就开始茗、品味,然后打一些禅机,说一些智慧的话语,参一些话头,文人墨客就喜欢搞这一套东西。

    说到禅,大家就会讲到偈一(唐.神秀)中说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我这个人的身体就是菩提树,菩提就是智慧;我的心,就像台上的明镜,我要经常把它擦干净,不让心上有灰尘,这是他的认识。

    神秀的这一段话在描写个人,就是我这个人,我就是菩提树。他写这段话,也是想弄清楚,明心见性,但他的目标是描写我——小我、自己。“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他讲我保持我自己的清净,莫让灰尘染上。

    这时据说饭堂那边有一个和尚惠能,他大字不识一个,看到这些和尚们都在这里闹哄哄的,都在写,因为五祖弘仁要把法衣钵传给下一个人,传给谁?他说我众多弟子,你们每个人把你悟到的东西,给我写一句给予,把给予用四句话写下来,所以大家纷纷都在写了。

    神秀很优秀,首席弟子啊,写得也挺好的,大家认为就是他了。神秀写的这句话非常好,大家认为这衣钵应该传给他。没想到惠能说我不认识字,你念给我听听看。他听了以后不以为然,说你们帮我也写几句。人家一看你大字不识一个,你要写什么?行吧,帮你写,他就来了几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说菩提本来就不是树,智慧不是树,明镜也不是什么镜子,本来啥都没有,你到哪里去染灰尘。

    他写出来以后,弘仁认为他才是真正得到了智慧。你想这两个人的区别在哪?神秀写的是小我,那么惠能写的是大我,大我就是创造主,永恒的,在祂之前本来无一物,祂是自在者,其他的统统都不存在,祂到哪里去惹这个尘埃呢?

    因此这两个人的境界高低立判,一个修炼了几十年了,眼睛还只是在认识中,看我自己,认识自己,要让自己变得纯洁。惠能不同,他一上来直接认识大我,超越自我,超越尘凡,直接看到自在者,直接看到天地万物不存在之前而独立自在的那一位。这个境界就不一样,这就是觉悟的开始。因为他认识到在无常之外,还有一位永恒的常在者。

    这两段话,虽然今天的人愿意讲,但基本上讲不出个名堂来。为什么讲不出个名堂来?因为今天搬弄这两段话的人,大多数人不认识上帝,也不认识那位独立自在的常在者,他又怎能真正地欣赏惠能所说的这段话?

    我对这个朋友说,今天的佛教、佛教法师基本上都是误己误人,因为他们都只是讲初转法轮的第一转,就是讲四圣谛的这一讲,无我经第二讲,没人讲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我问他,你听没听说过?

    我在讲的过程中,这位佛教的朋友眼泪就不住地流,人生的觉悟啊。我跟他讲真正的觉悟。我说什么叫觉悟?在佛家有一个不对外公开的秘密,就是认识到一位有常者,认识到一位自在者,这叫觉悟了,这叫开悟了。

    当你还盯着这些无常的东西,就好像金刚经里面所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是一切短暂的东西,像梦幻一样的、像泡影一样的稍纵即逝,像露水一样,像电光一样,你看天下的万物,要作这样的看法。说一切都像露水、像闪电一样地飞速过去了,都是无常的。

    既然一切如此,什么东西不是这样呢?你要去找到不是这样的,不是像露水一样的太阳出来一会就没了,不是像闪电一样闪亮一下就没了,什么才是这样的?你找到了它,你就找到了觉悟的起点。你意识到有这样的东西存在,有这个事物的存在,你就开悟了。这是佛家对外不宣的一个奥秘。

    六、把人引到创造主

    我就跟他说,圣经告诉我们,“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你来到这个世界,你没有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东西,天地万物都在这儿了,你走它还在这。所以你要感恩给你生命的人,感恩维系你生命的人,你的人生觉悟就开始了,智慧就从此开始了。这样我们才能够把人能引到上帝面前。

    所以我们给佛教徒传福音,你去辩,你是辩不明白的。我坦白地、诚实地跟大家说,就像耶稣说的一样,我诚诚实实地跟大家说,你讲不过他们,但是你要把人引到根本的认识,引到我们人自己里边没有生命,我们的生命是靠外来的因素维系着的。那维系我们生命的那一位,你要去认识祂,去感恩祂。你都从来没有去感恩过,没有感觉祂的存在,你觉个什么悟?

    我们对佛教徒传福音,要把人引到维系我们生命的创造主,对祂的敬畏,才是我们真正的智慧的开始,人的觉悟也就从此开始。我们才能不断地去认识,就会从风闻祂的存在,到听说祂的存在,到愿意去认识祂,进而走到去敬拜祂。

    你无论跟什么人去分享,一定要把人引到上帝面前。我事后问这个朋友,我说今天跟你谈这个,什么东西触动你啊?他说那不是我,止不住的,我在想象。在听你讲这些时,他说他心里开始有一些想法,引导他去想,止不住的就流泪了。旁边一些人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赶紧拿纸过来给他擦。

    要知道当我们去传福音的时候,我们不是单兵作战,我们是大兵团作战的,因为上帝会派祂的使者在旁边给我们加力,给我们加持,也去影响那听我们传福音的人。愿主帮助我们牢牢记住,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我们人生的起点,就在于认识上帝。接下来你就可以讲我们是一个罪人,我们和上帝之间有拦阻、有鸿沟,谁能够跨越呢?谁也跨越不了。耶稣帮我们建立一座桥梁,耶稣承担我们的罪。这是第二步的事情。

    再讲,圣经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你,开端在哪里。你找到开端以后,再把目标说清楚,中间谁来搭这个桥?耶稣搭这个桥。你一上来直接讲耶稣的话,也不是说不可以,但恐怕有时效果不那么好。当他感觉到自己这样的忘恩负义,有一位上帝一直在维系着我的生命,我却对祂不闻不问,甚至于根本不知道祂的存在,不体谅祂的感受。人觉悟到这一点,他就会有要求的,他会有心动的。好,愿上帝帮助我们。

     
     
     
     
     

    结束祷告

    天父上帝,我们满心地感谢赞美主你的恩典。主啊,今天我们如同在伊甸园一样,依然呼吸着你所赐的空气,享受着你所赐的阳光。主啊,然而我们有那么多的人还不认识上帝,求主你帮助我们,推动我们去分享福音,把人带到你的面前。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献上感恩祷告,奉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EN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