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上帝
- 白话圣书神学
- 2024-05-11 17:48
白话圣书神学——第二课:上帝
■ ■ ■ ■ ■
我们要来思想一个不能思想的题目,要来明白一个无法明白的题目——上帝。
一、中文字源
▼
关于“上帝”一词,其实在中文里很早就有。我们先说中文“上帝”一词的来源,然后再回到圣书里面来。
中文最早称上帝为“帝”。这个“帝”在甲骨文是由上面三个口(近似三角形)和下面一个站立的人所组成。在这个文字里,上面的三个口,代表有三位;下面的一个站立的人,表明一个完全的人。表明在中文早期的汉字中间,我们的祖先对上帝就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上帝是由三位组成的一个集体。后来又加上一个“上”字,用“上帝”来代表从上面来的那一位。
甲骨文中的“上”(“二”)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二”很像。最早是用“帝”字来表明从上面统治一切的上帝。后来就把这个“帝”字下放到管理人间的君王,而用上帝专指统治宇宙的君王。
当然,从语音上来讲,中国人对“上帝”的称谓和希伯来人对上帝的名号el shaddai之称谓有一些相像。尤其希伯来文对上帝名号el shaddai的语音和现代的广东话发音相近。这是中文的根据。
事实上,中国人是从上帝来的,正如中国古经上所说:“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皇。”中国的起点是和皇天上帝联在一起的。
除此之外,有什么样的知识或什么样的方式来帮助我们认识上帝呢?有什么来源让我们认识他呢?
二、认识上帝的来源
▼
上帝是不可思想的一位,这不是说上帝没有思想,而是我们的思想有限,以致我们没有办法去思想他、明白他。
大自然是一个来源。但不是最重要的来源。第一个重要的来源:
圣书是我们认识上帝的一个最重要的来源,因为圣书是上帝自己的启示。藉着圣书,藉着圣书中所记载的耶稣基督,我们就能比较清楚地认识上帝。
事实上,圣书中间最能完全体现上帝的,最能帮助我们认识上帝的就是耶稣!耶稣是爱的活体,使一个抽象的概念很具体化。通过耶稣,我们在圣书里面能够很真实地认识上帝。如果没有耶稣,人们对上帝的认识还是会停留在很模糊的状况,就好像保罗在林前13:12所说的:“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
只有当人们面对面地与上帝见面的时候,这个认识才是完全的。同样,当耶稣来到世上,藉着上帝所赐予犹太人的各种制度的体现,使得原本许多模糊的认识变得清晰了,以致后来门徒彼得可以大胆地宣告说:“我们……亲眼见过他的威荣……我们同他在圣山的时候,亲自听见这声音从天上出来。”(彼后1:16-18)彼得确信,耶稣的荣光就是上帝的荣光。
使徒约翰也作见证说:“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1:14)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我们不能通过思想去明白上帝,因为我们的思想有限,我们的智慧有限。这样看来,我们的理智就不是认识上帝的来源。上帝为要让我们更多地去认识他,于是上帝只有通过启示来启示他自己。这种启示可以是一般性的启示,如前所述,大自然属于一般性的启示。但更完全的就是圣书的启示。
可见,圣书与大自然是我们认识上帝的两个最主要的来源了。
三、上帝的存在
▼
今天有许多的人对上帝是否存在仍有很多的疑问,以前有一首被世界各国传唱的《国际歌》,其中有一句话提到:“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什么神仙和皇帝。”当然那个“神仙皇帝”原文就是指上帝。译成中文就说成“神仙皇帝”。
事实上,上帝是存在的。我们要想认识他,就必须相信他是存在的。如果他不存在,我们就不需要去认识他。
对于上帝的存在,我们需不需要去证明?我们可不可能证明?有些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证明的,而这些方式是否能证明这个问题?这是需要我们讨论的几个问题,
圣书告诉我们,我们所相信的这位上帝是用一些直接可见的方式来证明他的存在。当我们认识上帝存在的时候,我们就会遇到两类证据。
举例:中国古代有个叫墨子的思想家,他曾对当时代的人提出“兼爱、非攻”的哲学主张。他认为人人都应当彼此相爱,并且要爱所有的人。他之所以提出这种“兼爱”的主张,是因他认为上天是义的、上天是爱人的。他的推论说:我怎么知道上天是爱人的呢?我从这样的一些事实发现,上天是爱人的。第一,上天赐下分明的四季,并在四季赐下雨雪,帮助五谷生长;我们有五谷可以吃,又有麻和其它的植物可以用来做衣服……这些事情表明上天对我们的爱。我又看到行善的受到赏赐,作恶的受到惩罚。从这个现象,我也看明,天是爱我们的。
然后,他又对世人说,如果一个做儿子的对爱他的父母没有孝顺,我们就说这个儿子是不孝之子。但是现在天这样爱我们,而我们这个时代的所谓大人君子们却不爱上天,我们应该说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
很明显,他的这种推论是一种理性的推论。这个理性的推论能否证明上帝的存在?不一定,或者说,不完全!只是部分地能够证明。
我们就以墨子的论证为例,其中能证明的就是天降四季、四季不断地更替、天降好的气候帮助五谷生长……但是有时候年辰不好,我们又如何来解释上天是爱呢?
再有,象约伯记中所说的,“恶人反而象义人遭报应,义人却像恶人一样受死。”世道的不公平……如果上天真是存在的话,为什么会有义的辖管不义的?就连耶稣是这么大的义人,最后却悲惨地死了。这能显明什么样的公平呢?分明是不公平啊!
又如,在现实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发生,其中有不少是自然灾害,我们又如何合理地加以解释,而让人心服口服?
很明显,我们若是单从这个方面来推论确实有一定的缺欠性。
如果说墨子是一位中国朴素的神学家的话,我们现在把眼光从中国挪到西方。
西方有一位伟大的神学家,也是第一个系统神学家名叫阿奎那。阿奎那曾经提出了五个方法来证明上帝的存在,通常称之为“五路论证”。
论证方法一:运动论。
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运动的。而每一个运动的后面都是有一个动力在推动。依此类推,他推到一个最终极的问题,就是所谓的第一推动力。他说这个第一推动力就是上帝,除此之外,找不到别的来源。
论证方法二:因果论。
他认为,世上每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原因。换句话说,每一个果都必有一个因,是这个因导致了这个果,而这个果就成为另一个因。
关于因果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谓司空见惯。举例来说,天凉了要加衣服。天气为什么会变凉的?是因为有风吹来。那么,风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就要去找原因了……推到最后,只能又回到一个思路上来,它的第一因不是别的,就是上帝。可见,他的逻辑性相当清晰。
论证方法三:存有论。
他认为,世上每个人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暂时的。应用类比推理,既然有一个短暂的存在,就一定有一个永恒的存在。因此,他推论,短暂后面的实体就是永恒存在的上帝。
论证方法四:价值论。
他认为,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观,如善、恶、美、丑……那么,究竟哪些属于真理,哪些属于谎言?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的一个价值观念。不但如此,有些价值观还有一些共性。比如,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虽然中西方文化不一样,但是观念却惊人地相同。再如,东西方人都知道杀人是不好的……这些观念从哪里来的?他从价值的根源上推论,有一位不变之上帝的存在。
论证方法五:目的论。
他认为,每一样东西都有目的性。比如:黑板擦就是擦黑板的,不是擦皮鞋的。设计者拿它做黑板擦,说明在这个黑板擦出现的背后有一个设计者,是这位设计者给了它目的性。而这位设计者和黑板擦本身是不同的。同样,当我们看到人类和宇宙的这一切都是这样的有规律、有目的,说明背后一定有一位大能的设计者。而这个设计者就是上帝。
阿奎那运用了上述这五个论证方法来说明上帝的存在。前面的二个论证方法属逻辑论证,后面的三个方法属类比证明,但并不能直接证明上帝的存在。因此,他的这种方法也有其局限性。
事实上,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还有很多的方法可以用来证明上帝设计的合理性。例如: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是如此的恰到好处。若是距离太近,地球气温太热,一切动植物就会热死;若是距离太远,又会太冷,一切动植物就会冻死。同样,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也是如此的恰到好处。如果跟月亮太近,所有的海潮将会冲向陆地,将陆地淹没;而且温差也很大……试问:是谁让地球和太阳、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这些距离保持得正好合适的?
又如:小小的一个分子,其结构也非常有秩序。不但外面有电子运转,而且运转的速度很快,并且很有规律。如果他的运行不是按圆周,而是按曲线,就会互相碰撞。而所有的这些恰到好处,都表明后面有一个设计者。
阿奎那的“五法论证”用神学术语来讲,就是采用了所谓的本体论的论证方法。他运用了上述这五法来证明,真正的本体就是上帝。但是,这五法能否证明上帝的存在呢?
我们说,这种方法可能对于一部分人有说服力,但是对于另外的一些人就没有太大的说服力了。
事实上,有许多信上帝的人之所以信上帝,往往不是根据这些论证,可能有这些因素在内,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实,在现在的科学界,有许多人也用了同样类似的方法来证明某些说法。比如:对于目的论者,他们也可发明一套理论来作出解释,至于合理不合理是另外一回事。
因此,对于上帝客观的存在,只能用类比的方式,而不能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加以证明。同样,对于进化论者也是如此!他们也只能用推论的方法,而不能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证明进化论的存在。似乎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可见,上述这种证明的方式虽有其充分的道理,但是只对于那些讲道理的人管用。而对于那些不讲道理的人就不管用了。事实上,世界上不讲道理的人多于讲道理的人。
很明显,我们需要有理性的证据,但是单有理性的证据还是不充分的。
真正能证明有上帝存在的最可靠的就是个人的经验。我们往往是通过一种经验、一种关系而获得上帝存在的有力证据。从而证明或体验到上帝的存在。
其实,圣书提供的不是全面的证据。上帝在圣书上说:你来试试我,跟我建立关系,通过建立关系来体验、来证明我的真实、我的存在。当然这种体验的本身不应超出圣书的经验,换句话说,这种经验必须受到圣书的限制。如果没有圣书的限制,就会出现问题,因为有一些经验是和圣书的经验完全相背的。
所以,我们只是有经验还不行,这些经验要建立在圣书的框架内。我们的经验必须受圣灵的引导,才能与上帝建立起一种正确的关系,并能清楚地感受到上帝的存在。
因此,我们对上帝的论证不是通过理性的,而是通过关系性的。
四、奥秘与知识
▼
圣书说:上帝是个奥秘,但奥秘是不是可以知道的?
在普通人的概念中,奥秘是永远搞不清、是不可探测的。可以探索的东西不是奥秘,而是秘密。因为一个秘密是可以去探索、搜寻、发现的;但奥秘是找不着、探测不到的。这是奥秘和秘密之间的区分。
可是圣书又说,奥秘可以通过启示的方法让它变成一个明白的知识。上帝固然是一个奥秘,但是他通过启示,使这个奥秘成了一个显然的知识。
申29:29 “隐密的事是属于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唯有明显的事(就是启示的事)是属于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
这样看来,一方面上帝是一个奥秘,另一方面因为圣书的启示使它成为一个知识。保罗在圣书里讲到:福音是一个奥秘,“大哉,敬虔的奥秘!”
道成肉身也是一个奥秘,当然道成肉身本身不是一个奥秘,但道成肉身的过程是一个奥秘。同样,福音是一个奥秘,但福音的过程不是奥秘;因为福音的过程是通过耶稣来实现的,而关于福音的过程,上帝已经在圣书中跟我们交待清楚了。至于怎么会引起这样的过程的,这个过程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是个奥秘。
耶稣降生的事实不是奥秘,但是他降生的过程是个奥秘。为什么他会从玛丽亚的肚子里诞生出来……这就是奥秘。死人复活是一个奥秘,但是使人复活本身不是奥秘,因为这事实已经启示给我们了。死人怎么会一下子从死里复活的,这是个奥秘。
奥秘与知识原是一个相反的张力,但启示则成了这两者之间的纽带。
我们知道,人类的知识没有办法明白的奥秘可以藉着启示而成为明白的知识。比方说,外邦人能靠耶稣得救,这奥秘我们虽然不知道,但是可以藉着信,藉着接受相关的启示的知识而达到。当然,彻底地参透它是不可能,但是我们可以靠着信心获得。
五、神性
▼
我们谈到上帝的神性,有几个概念需要澄明一下。
可能这是一个比较含糊的词汇,英文叫“Person”,拉丁文叫“Persona”,不仅仅是指一种人格的概念,也含有一种“面具”、“面貌”的概念在里面。对于基督教来说,位格的概念主要是讲它的个体性。
1)个别性/个体性:
2)性格(Personality):
和它相对立的有些东西,我们很难说清楚!当我们很难给某个东西定义它是什么,很难说清它是什么,我们就说它不是什么。比如:上帝是和非人格的东西相对立的。非人格的,我们就能理解了。假如这个神是非人格的,就表明他没有什么性格上的变化,而是抽象的势力,以抽象的方式存在。
比如:爱因斯坦所相信的神,就是无位格的上帝,而不是我们所相信的这位有人格的上帝。
事实上,爱因斯坦所相信的和我们所相信的不是同一位上帝,我们几乎没法说清其中的问题。
所以,我们不要拿爱因斯坦来举例说明,他是信上帝的。圣书上所提出来可以用来证明上帝存在的方式就是个人的体验。各人可以在圣书的指导之下与上帝建立这种关系。如果我们只是拿爱因斯坦或孙中山等名人来作例证,可能有一定的说服力,但不是很有用。
总之,上帝是有位格的,不是抽象的一个概念,而是具体的单个的存在。
和位格相应的神性就是永恒的、永远活着的、永生的上帝。罗16:26 说,上帝是永生的上帝,是永远活着的。提前6:16-17说,上帝是独一不死的。提前1:17说,上帝是不朽的,表明他的永恒性。这是他的一个性质。
但是,圣书里讲的这个“永恒”,又是有终点、有起点的。它的意思不是说上帝的存在,是有起点和终点的,而是说明上帝的时间也是在我们这种时间概念内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们说它的起点和终点是为了让我们可以理解、可以产生共鸣。
上帝的永恒性有两个方面:
1)时间性:
它与我们的这个时间有相似性。我们何以知道它有时间性呢?用什么办法证明?“起初上帝创造天地”,是为我们创造的;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惟有上帝知道。该来的就要来,绝不迟延,这说明他也是在时间里运作,这是我们可以理解的。
2)质量方面:
永生不仅仅是一种时间,更多的是一种质量。
约一1:1“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这生命已经显现出来,我们也看见过,现在又作见证,将原与父同在、且显现与我们那永远的生命传给你们。”
这里传的是永远的生命,这种生命是从质量上来讲的。他们既看得见、又摸得着。
所以我们讲,上帝的神性具有永恒性;他在质的方面与我们完全不同。圣书里有很多经文讲,“永古不言的奥秘”……都是讲到上帝时间性的问题。
上帝之所以值得我们信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不变性。正如雅1:17所说“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如果他总是改变的话,就很麻烦了。变来变去,不是上帝的特性!
其实,上帝的不变性并不表明他是静止不动的,他是静中有动,但他的不变是指整体性格的不变;而在事物的发展中间,他仍是有变化的。
上帝的不变性并不表明上帝是没有感情的。圣书说,一个罪人悔改得救,就连天使也要为之欢呼。圣书又说,上帝不喜悦罪人之死。他的不变性中间有变化的一面。但是我们说,他根本的性质不改变。参玛3:6 ;雅1:17;来13:8。
圣书里经常讲到上帝的忿怒、烈怒、大怒……这也是圣书里反反复复讲到的上帝的性格。十诫中也讲了“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其实,上帝的忿怒、烈怒、大怒……说到底指的是上帝的公义。当我们看到上帝大怒的杯,就是指他的公正、公义。表面是一种怒气,实质是他公正的一种表现。神学上对这个问题讨论得很多,我们不搞这么复杂。有很多经文可用来证明这个问题。
事实上,上帝就是爱;而上帝的爱分为两个部分:慈爱和公义。只有慈爱,没有公义,不是属天的爱;只有公义,没有慈爱,不是属天的公义。可见,上帝的爱是有原则的。当上帝最后对恶人执行审判的时候,由于人们彻底拒绝了上帝所有的爱,因此,就只剩下公义了。
上帝的超然性反应在什么地方呢?超然意思是什么呢?超然第一个基本的意思是独立的,不依靠什么东西。如果还依靠什么东西,就不是超脱。
上帝的超然性,体现在他即创造这个世界,他就在世界之内,但又不在世界之内。上帝岂住在人手所建的殿里吗?他虽在这个殿里,但是超越于这个殿宇之外。上帝是在人间与人同住,但是他又超越于人之外,住在至高的圣所。他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但他不依赖宇宙的这一切,他超越宇宙的一切。他制定了各样的规律,但这规律却不能约束他,他在这些规律之上。但他又不会去违背这些规律,因为这些规律恰好是他本性的反映。所以,他既在规律之内,又是在规律之外的。
上帝是男是女,还是不男不女。因为圣书上说:上帝按自己的形像照人,又按自己的形像照男照女。你说上帝是男的,还是女的,这就和他的超然性联在一起。
打个比方:人创造了两种计算机,一个叫苹果机,一个叫PC机。这两种都是计算机,都是模仿人的思想、思维来创造的;两个动作的体系也不同,两者都象人,但两者都不等于人。
同样的道理,人都是按照上帝的形像、思维来造的,上帝所造的男人和女人都反映他,但不是他真实的直接的反映。所以,尽管我们人可以反应他的形象,但我们不等于他。
因此,对于上帝来说,不存在性别的问题。他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概念,就目前而言,这是个奥秘,我们无法测透。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知道,他的超然性使他不受男女性别的约束,不受性别所限。
其实,有关上帝的特性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神圣的题目,不是我们有限的头脑、有限的智慧所能明了的。但是我们可以依据圣书明显的启示,而能获得一些相关的概念。
1、试述你认识上帝的来源。请从圣书中找出根据,来证明你的答案。
2、讨论:证明上帝存在的方式是否有其合理性?为什么?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进入福音中国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文由【现代真理网站】首发,转载须告知。
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