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福音布道 > 散道收集 >
  • 文章列表: 婚姻与天国 王敬之 | 末世论 王敬之 | 人生四境 王敬之 | 什么是教育? 王敬之 | 约伯的信心 王敬之 | 怎样把握圣经 王敬之 | 点亮陌生人的灯 | 你和你的全家 | 耶稣为何而来 | 因信称义与灵魂不朽 | 基督徒:江湖好汉还是武林英 | 解读《诗经、周颂、敬之》 | 翘首古今圣人梦 | 新中华文明论坛2023问题解答 | 耕耘与守望 | 把握圣经主线条 | 从《诗经?周颂?敬之》说起 | 圣经的总框架 | 白话三天使信息 | 圣经的整体观与局部视角 | 人生驿站:诗与远方 | 留意圣经自己的解释 | 记念安息日的七个理由 | 农业是一切教育之本 | 不减的热心 | 不再记念? | 创造主及其创造 | 存完全的心? | 代祷与宣教 | 福音遍天下 | 印度印象 | 斯里兰卡探访 | 宣教之旅的启示 | 回应《基督复临安息日8个异端 | 学课-胜者耶稣,败者撒但 | 劝学 | 决定命运的时刻 | 学课:敬畏上帝 | 学课:审判的好消息 |
  • 学课-不减的热心

     

    不减的热心

    各位弟兄姐妹,各位主内的家人,安息日平安!很高兴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季度安息日学课的最后一课,题目是——“不减的热心”。现实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得有一股热心;在我们传福音的时候,尤其要有这股不减的热心。

    开始祷告:天父上帝,我们满心地感谢赞美主您的恩典!主啊,我们感谢您爱我们,差派您的儿子主耶稣为我们降世牺牲,也将福音的使命传给我们。我们一起来仰望主的榜样,学习学课“不减的热心”,恳求圣灵与我们同在。献上祷告,奉基督圣名。阿们!

     

    主题经文: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我的羊。——约21:15-17

     

     
     
     

    一、要有耶稣牺牲的精神

    这段经文记载在《约翰福音》的最后一章,耶稣三问门徒彼得。主对这个非常有闯劲、非常直率的门徒三次问到:“你爱我吗?”

    “你爱我吗?”在中文里还不够明显地反映耶稣的问话,而在希腊文里能看出三次问话的区别。在希腊文里,耶稣第一次问彼得“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和第二次问彼得“你爱我吗”中的“爱”,耶稣是用“无条件的爱”一词。第三次的“你爱我吗?”耶稣才换用了“弟兄之爱、人间情感之爱”一词。

    彼得三次回答“我爱你”中的“爱”,都是用“人间情感之爱”一词,意思是我对你就是这种人的感情。

    耶稣第一次问彼得“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总觉得即便其他人不信,我也不会离开你,就是替你去坐监我也愿意。彼得总是拍着胸脯,觉得比谁都更加爱耶稣。彼得经历了三次不认主,耶稣给他三次承认的机会,也是在门徒面前给他一个认错机会,重新恢复他的地位。这次,彼得就比较谦虚了,他不像以前那样拍着胸脯说:我比任何人都更加爱你。

    耶稣第三次问他“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的时候,把“爱”字改了一下,意思是你确定是以人的情感来爱我吗?彼得这时还是说“你知道我爱你”,表明他对耶稣有作为一个人所能发出的最深沉、最炽烈、最持久的爱。耶稣说,好,你就用人所能发出的最深沉、最炽烈、最持久的爱来喂养我的羊吧。

    上帝要将他那无条件的、原则性的、超越一切的爱加给我们,让我们从人间的爱逐步提升到耶稣基督那种深沉的爱。我们来看一看主耶稣基督的爱是一种怎样的爱?是怎样的一种精神,让他能够来到世间,完成他在世上的使命。

    腓2:5-8“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这就是耶稣的爱、耶稣的精神,是一种从高位降卑的精神。

    耶稣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今天传福音、为主作见证所需要的。耶稣宁可放弃天上荣耀的高位来到人间一文不名的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爱,上帝要我们也有这种爱,即把自己好的东西放下、为得到人的救赎而付出的爱。

    对今天传福音的我们来说,“不减的热心”让我们意识到,如果要我们真正为主作美好的见证、传福音,就需要我们有这样一种牺牲的精神,有像耶稣这样的一种坚持。

     

     
     
     

    二、古人传道的四种精神

    讲到传道,请暂时把眼光从《圣经》中的耶稣挪到中国的古人孔子身上。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儒”是什么意思呢?“儒”就是柔的意思。把一个刚硬的、铁石心肠的人柔化,变成一个温柔的人,一个心里有爱、有温暖的人。儒家,通常有儒士之说。常说的文人,并不是说写文章的人叫文人,一个儒士才是一个真正的文人;一个文人,就是一个传道的人。

    儒士也好,文人也好,他有四个基本的特征,即四种精神:学道、行道、传道、殉道。他活着,就为学道、行道、传道,最后要为道殉身—殉道。

    学道、行道、传道、殉道这四种精神,恰好是基督徒所应有的精神。我们学习《圣经》,学习真道,也要去行道;不单行道,而且还要去传道。不仅如此,要像耶稣一样为道献身,像门徒那样殉道的精神:学道、行道、传道、殉道。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传他所认识的仁爱之道,推行仁政。孔子有三千弟子,贤人七十二位。孔子在《论语》中提到最多的一个人就是子贡,他是像《圣经》中尼哥底母一样的人物。

    法利赛人尼哥底母,是个犹太人的官,也是一个财主,是耶稣牺牲升天以后给门徒最大财力支持的人,他支持门徒对外传福音。耶稣曾把最隐秘、最直接、最简洁、最深奥、最美妙的真理向他说明,才有了最有名的约3:16-17“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因为上帝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上帝的计划、上帝的爱、上帝的使命就是以一种牺牲的精神来弘扬。

    同样,孔子对门生子贡,也是把一些最美妙的真理,单独地传授给他。子贡问“仁”,孔子对他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仁”?就是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也去帮助别人达到;你想成就的事情,也帮助别人成就。成就在什么地方?仁义之道!这就是仁。

    这句话说的正是我们今天的传道工作—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于人。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在爱、在真道上立定,直达天国,也要帮助别人凭着信心、通过耶稣直达天国。这就是传道的精神。

    子贡像尼哥底母一样,为他的先生孔子传道,提供了最大财力上的支持。孔子临终的时候,子贡来晚了,孔子非常伤感。其他的弟子为孔子守孝三年后相继离开,子贡则守孝六年,比别人多守了三年。这是他们这种特殊师生关系的体现,也是子贡对孔子之道的责任更深的体会。他有这样深刻的理解,才有这样的热忱、这样的深情。

     

     
     
     

    三、传道需百般忍耐精神

    传道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孔子周游列国,处处不被人待见,但是他不改初衷。他说自己是惶惶乎如丧家之犬,这是一个传道人的形象和遭遇。 既然如此,怎样才能坚持呢?古人如此,现今也有这样的人。

    台北市长柯文哲,原本是一个医生。医生的职责是要把人医好,不是医死。但也可能发生意外,患者和家属不能理解,甚至还会发生医患、医闹的事件。柯文哲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困难的,不是面对挫折打击;最困难的,是面对各种挫折打击,却没有失去对人世的热情。

    提后4:2“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传道的工作并不会顺风顺水,会有各样的挫折、各样的打击,有时候得时,有时候不得时。无论在什么状况下,我们都要去传道,要专心,用百般的忍耐来教训人、劝勉人,把人引向上帝的天国。

    需要有怎样的意志才能够维持?需要不减的热心!没有始终不减的热忱,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中国人常用不折不挠形容一个人的韧性,要有这样的一种精神。

    怀师母也描写了真实的信仰所必然要有的坚守原则,抱定宗旨的韧劲——历久弥坚、困苦不移。在英文里,韧劲、韧性是用一个什么样的比喻呢?是把有浮力的球放到水里。当你把球压下去,它会弹起来,你又把它压下去,它又弹起来,用“浮力”一词来表现这种韧劲儿。

    由此可见,真实的信仰,一定是靠着耶稣给我们的深沉的爱,这种完全把自我抛开的爱,让我们能够始终持守原则而不改变。不因岁月的流逝和遇到的艰难困苦而稍有改变,而是历久弥坚、困苦不移。

     

     
     
     

    四、靠上帝恩典转变

    在教会里各种人都有。有些人喜欢看人传福音,看到人做得好就高兴。还有一些人在教会占有一定的位置,工作时间久了,看见有人比他强、做得好,就会想办法排挤人,甚至打压人,不给人机会,不给人资源等现象出现。

    出现这种情形怎么办呢?如果我们的爱很肤浅,我们和主的关系还停留在表面,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得到人的赏识、人的赞扬才有动力的话,传福音的热忱是不会持久的。如果我们和主的关系、对主的爱还很肤浅,在得不到人的肯定时,就会垂头丧气;有人打击我们时,会心里有不满或干脆放弃该做的工作。传道的道路并不容易,作见证、为主而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困难的是面对各样的挫折打击,却没有失去对人世的热情。

    再回到耶稣问彼得的话。彼得回答的是一个常人的爱,但耶稣说没有关系,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你如果有真诚的爱,靠着上帝的恩典,就能帮助你转变。所以从彼得前书、后书看到,彼得的人生有多大的变化啊!彼得觉得能为他的主殉道是一种荣幸,并深觉自己不配,倒挂十字架而死。

    学道、行道、传道、殉道,这是儒家的精神,更是基督徒该有的精神。但如果没有深沉的爱的支撑,就不可能出现不减的热心。真实的信仰,一定会带有那种韧性的,是打不倒的。“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赛40:31) ”

    回想我刚进教会的那会儿,受到林牧师极大的鼓励、帮助。不久林牧师离开中国,我也很快离开中国了。接下来各方面的打击、打压几乎没有停过。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我一直走到今天的呢?我想应该是千百次的仰望主的十字架。有做错的时候,有走偏的时候,也有消沉的时候,但是每一次还是要从十字架、从耶稣那里找到力量的来源,找到安慰,找到盼望,找到能够激励自己走下去的热心。

    以我个人的这一点点经历知道,仅凭表面的、参加教会的兴奋,是维持不了热心多久的。我们需要有一种深沉的爱、像耶稣那样自我牺牲的爱,不要等得到人的认可才能坚持的那种热情。面对各样的挫折打击,却还不会失去对人世的热情;面对各样的打击,还不会失去传道的热忱。

     

     
     
     

    五、追随耶稣、不失热忱

    今天的分享,作为“我们作见证”安息日学课的结束,需要我们不断以基督的心为心,不断地将心比心。想想耶稣到世上,谁把他当回事?官长中有谁信他的?有学问的人中有谁多看他一眼呢?不仅如此,还恨不得把他掐死。法利赛人、拉比,当时流行的学院、那些大学问家们,谁看得上耶稣?是置之死地而后快啊!事实上,他们最终真的把耶稣置于死地了。

    人世间一切挫折打击,不能改变耶稣心中所蕴藏的对父的爱和对人的爱。面对这样的挫折打击,他没有失去对人世的热情,他的热心丝毫不减。

    愿这一次短暂的分享,启发我们学习主的精神,以学道、行道、传道、殉道作为基督徒的四个标杆、四个界牌,这就是我们的人生观。愿主帮助我们,始终把传道的火烧旺,用不减的热心为主传扬天国的福音。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无论困难是来自于外部,还是来自于教会的内部,一概不管。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打击之后,仍然不失去传道的热情,不失去救人的热忱。

      结束祷告:天父,我们感谢赞美主赐给我们耶稣这样的榜样!在《圣经》中看到您所教出的门徒,都以生死追随,为主殉道,传道的热心不减。求主帮助生活在末世的我们,以学道、行道、传道、殉道为我们人生的指南,为我们人生的规则,为我们的人生观,让我们传道的热心始终不减。无论面对怎样的挫折、打击、困苦,让我们仰望主的十架,仰望主对世界的爱,献上祷告,奉基督圣名。阿们!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就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喜欢就请关注我们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