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现代真理 > 回归信仰的根基与柱石 >
  • 文章列表: 第1讲复临运动的昨天和今天 | 2中国安息日会的历史和现状 | 3复临信仰根基与柱石 | 第4讲 圣经及其解释 | 第5经文证明法与历史解经法 | 6法国大革命与现代西方学术的 | 7威廉米勒尔的解经原则 | 8米勒尔所发现的重要真理 | 9纵览圣经到1843 | 10复临运动图表 | 11但以理书第8章简说 | 第12讲 夜半呼声 | 第13讲 两块版 | 第14讲 创造与救赎 | 第15讲 救赎的奥秘 | 16但八章10-14节 | 17查案审判 | 第18讲太24章和末后大事 | 第19讲末后事件的顺序 | 第20讲 基督的人性 | 21善恶之争与基督的人性 | 第22讲 因信称义 | 第23讲 再访上帝的生命之律 | 第24讲 大光与小光 |
  • 第9讲 纵览圣经到1843

     

    【回归篇】第九讲 纵览圣经到1843

    文∣王敬之

     

    圣经有一个大背景,它展示了全宇宙的图景。上帝由三个位格共同组成:圣父,圣子和圣灵。上帝所创造的宇宙,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天和天使;第二部分,诸世界和其上的生灵;最后,才是地和地上的人。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可收听讲课录音

     

    以上是圣经向我们描绘的大背景,圣经的大背景之下有一个善恶之争。就是一个以撒旦为头目的,天使们有组织的叛乱。整本圣经,就是从善恶之争的开始,描述到善恶之争的结束。天上的争战没有结束,而是转移到了地上,所以善恶之争就是整本圣经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下的一些重大事件,比如善恶之争如何发展,结局又是怎样,这些是上帝希望我们明白的。

    举个例子,根据圣经的启示,大概来说,创世纪的开篇有这样一些连贯的小主题:创造;试探并堕落;犯罪以后人类被赶出伊甸园;该隐和亚伯;以诺与上帝同行;挪亚与洪水;巴别塔与人类的分散。当我们把这些小主题连贯起来以后,就看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这个连贯的概念可以起名字叫作“人类的分散”,这是个分散的主题。

    逐出伊甸园

     

    第一次分散是在亚当夏娃从伊甸园被赶出来;第二次大分散是洪水的时候,一小部分进了方舟,大部分人没能进去;洪水之后,第三次的分散是在巴别塔。巴别塔事件之后的整个人类历史还很漫长,但是其实就只剩下了一个问题——其他的都是旁枝末节——分散的人类何时聚集起来?无论发生几次分散,最终的聚集就只会是一次;之前被天使分散,之后也只能是被天使聚集到一起;这个聚集可以称之为“重回伊甸园”。

    这是圣经的一开篇就提醒我们注意的现象,人类被赶出伊甸园之后,他们就有了始终牵肠挂肚的问题:我们被赶出了家门,什么时候能回去呀?什么时候回家是很重要的,由这个问题而引发的两个问题是:回到哪里?怎么回去?圣经就是启示我们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告诉我们怎么回归,以及何时回归。

    怎么样回归,在这回归到过程中,上帝要做的一些安排,人类也有自己要尽的本分,也要为回归努把力。形象来说,就是上帝和人类合伙开了一家合资公司,这个公司就一种产品,“回归伊甸园”。合伙人各负其责,上帝是大股东,出资投资项目;人类是小股东,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参股,最后大家一起完成目标,就是回到伊甸。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合作性的使命,上帝单独不能完成,而是需要股东们全力配合。于是在全体股东大会上,上帝就把他的计划,通过圣经,一步步向人们启示了。

    在巴别塔事件之后,人类的语言分化,按种族分散四方,上帝就拣选了亚伯拉罕,希望通过他和由他的后裔组成的民族来做为一个范本,把上帝救人的计划,并他指望我们配合去做的事情,向我们启示清楚。

    上帝以以色列民族来作为一个教学模型,把他要我们明白的计划讲清楚说明白。我们后来人再回过头来看上帝跟亚伯拉罕所说的话,会发现这些话其实都不是对亚伯拉罕说的,因为都没实现在亚伯拉罕的身上,上帝说:“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12:2)。

    亚伯拉罕与上帝立约

     

    亚伯拉罕成为大国了吗?没有;万族因为亚伯拉罕得福了吗?也没有。这些应许是指着亚伯拉罕将来的后裔——耶稣,耶稣的国成为大,万族都因耶稣得福。上帝是要籍着亚伯拉罕作为范本,把救赎计划说清楚。这其实就好象我面前放了一大把的笔,我为了向你们说明这笔有什么用,就从中间单独拿出来一支——对上帝来说,这支笔就是亚伯拉罕,就是以色列人——我没必要每一支笔都做一次演示。这支笔跟其它笔有什么区别?没有!它不会比别的笔更加优秀,更多功能!上帝不过是从地上所有的民族中间抽出来一个作为比方而已,亚伯拉罕也不是所有人的信心之父,不然置亚当、以诺等先贤于何地呢!亚伯拉罕不能作为全体信基督之人模范,他只能作为一个代表。以色列的历史也只是个模板,作为一个民族,她只是上帝救恩的实验田,而不是圣经的全部。

    笔者谈这个话题,是因为从亚伯拉罕到但以理的这段以色列民族的历史,其实是揭开但以理书中一些问题的钥匙。

    以色列人后来的历史中一直出现一些很有意思的数字,请看一下这个年代:

    “这以色列民的上帝拣选了我们的祖宗,当民寄居埃及的时候抬举他们,用大能的手领他们出来;又在旷野容忍(或作:抚养)他们,约有四十年。既灭了迦南地七族的人,就把那地分给他们为业;此后给他们设立士师,约有四百五十年,直到先知撒母耳的时候。后来他们求一个王,上帝就将便雅悯支派中基士的儿子扫罗,给他们作王四十年。”——徒13:17-21

    保罗说上帝“在旷野容忍他们约有40年”,我以前不懂为什么要花40年时间,圣经上说因为他们悖逆,因为他们不愿意走,走走停停所以浪费了40年时间。后来,我到以色列旅游,我才知道上帝的良苦用心,因为听到当地导游不无抱怨地跟我说:“你知道我们老祖宗为什么用40年出埃及吗?因为中东地区地下到处都是油田,上帝想让我们找到一块没有油的地方,所以花了40年。”以色列国地下一滴石油都没有,但周围国家都靠石油赚个盆满钵满。老祖宗有功劳,花了40年找了一块最贫瘠之地。

    安居迦南之后,上帝就给他们设立了士师,一直过了450年,到了撒母耳时代才有了王。这就有了一个简单的数学题,40年加450年等于490年,490年除以7就是70年,这是圣经里出现的第一个70个7。

    扫罗作王没多久,撒母耳刚刚膏他为王的之后,大家都不服他,所以他没有马上登基,而是回家种地去了。直到后来亚扪人犯境,扫罗出来带领以色列打了一场胜仗,有了资本服众,扫罗才真正作王了。扫罗坐王没多久,在一次战前的献祭中,他没有等撒母耳先知到来,就私自献祭。上帝看这人确实不行,就离开了他,寻找另一个人来接续王位,最后是找到了大卫。

    王位本来就是世袭的,扫罗的儿子约拿单很大的机会可以接续作王。但是约拿单和大卫关系很好,很多人同性恋的支持者拿他们俩的关系做文章,这是大错特错的。为什么约拿单会喜欢大卫呢?因为约拿单比大卫大了30岁,看大卫如同自己的儿子。他从这个被上帝选中的小青年身上看到上帝的指引,所以约拿单竭尽所能地保护大卫。

    大卫和约拿单

     

    怎么知道约拿单比大卫大了30岁呢?算法如下,扫罗40岁作王,作王第二年,约拿单跟着扫罗出去打仗。按以色列的传统,20岁以上的男丁才可以参加战斗,并且约拿单当时带了1000兵丁,说明他绝对不是新兵,应该是有点经验的官兵,所以至少20岁出头。后来约拿单和父亲一起战死,那时的扫罗已经作王40年,假定约拿单在参加第一次打仗时是20岁,在38年后战死,他的年龄就是58岁。是年大卫登基,圣经记载那年他是30岁,所以二人年龄相差至少是28岁。如果约拿单作千夫长带兵时是22岁以上,那他们的年龄就相差30岁以上了。

    后来就是大卫和他儿子所罗门作王,这是以色列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却已是昨日黄花,无需多言。到所罗门去世之前,有一位大臣叫做耶罗波安的,因为做事殷勤,很得所罗门的器重。先知亚希雅奉上帝的差遣,传信息给耶罗波安。上帝就帮亚希雅制造机会去讲预言,亚希雅当时穿了一件新衣服,上帝让他当着耶罗波安的面撕成了十二片。

    笔者我在纺织业有10年的从业经历,我知道织一片布有多不容易,所以我每每穿上新衣服都是很珍惜,因为深知这里面一经一纬都来之不易。织布的时候后有个滚筒,把经纱一次性排好,可是纬纱需要一根一根跟着梭子来回编,一天一个班8小时的机器运转才能织5米布。这要是古代用手工织布,那工序更是旷日持久,脚踩一下,手拉一下,脚踩一下……。每一件新衣服,又要多少的布料,这里面的心血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所以可以想象先知在传这道信息的时候,也是付出了很大的牺牲,来把自己的新衣服剪破。亚希雅代表上帝把10片布给了耶罗波安,意味着上帝要把所罗门国里面的10个支派挪去,只留下2个支派给他的后人。以色列就在所罗门去世之后分裂成了南国和北国。

    南国和北国的历史走向大概就是这样的:北国的首都设在撒玛利亚,历经209年,9个王朝19个君王;19个君王里面没有一个是能被上帝看中的,因为都是作恶的君王;直到公元前722年,亚述王撒缦以色攻打北国,结束了北国背道的历史。上帝在这之前一直都没有抛弃北国,不断派遣先知去向他们讲述悔改的道,如以利亚、以利沙阿摩司、何西阿等都是北国的先知。

    南国有个玛拿西王,他是南国最坏的一个王,玛拿西引诱以色列人所行的恶比以色列国的王更甚,上帝警戒玛拿西和他的百姓,但他们不听,所以上帝使用亚述王的将帅来攻打他们,用铜钩勾住他,铁链锁住他,带到巴比伦,这是在公元前677年。但后来玛拿西又悔改,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所以后来又回到耶路撒冷继续作王。但他的后代并没有从他的经历上吸取教训,虽然后来还有义王约西亚,但是南国已经积重难返,回天乏力,一步步走向亡国的道路。

    在亡国事件还未有发生之前,上帝也是制造了一些机遇,来警告南国。上帝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白呢?在亡国200年前,他就拣选先知以赛亚来传讲预言。上帝安排以赛亚和妻子生了两个儿子,然后上帝亲自给他们起名字,再通过这两个人的名字来预言分散和回归。“耶和华对我说:你取一个大牌,拿人所用的笔,写上‘玛黑珥沙拉勒哈施罢斯’”(赛8:1)。“玛黑珥沙拉勒哈施罢斯”,这是旧约圣经里出现过的最长的名字,这中文的翻译,我是始终没能读好。他这名字的意思就是“分散”。

    “耶和华对以赛亚说:‘你和你的儿子施亚雅述出去……”(赛7:3)。以赛亚另一个儿子叫做“施亚雅述”,这个儿子的名字意思是“回归”。什么样的人可以回归呢?这节经文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楚:“永恒主对以赛亚说:“你和你儿子余民必回(或译:施亚雅述)出去……”(赛7:3吕振中译本)。吕振中的版本,把上帝原来的意思翻译出来了。是余民回归,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教会又称作余民教会了。以赛亚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分散”,一个是“回归”,一下把上帝的预言说清楚了,他的启示是不是很奇妙。

    其实圣经颠来倒去就都是说这两个主题,被分散的总要再回归。上帝把人赶走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人犯罪了;什么时候再把人带回来呢?当人离弃罪恶的时候。这就是整本圣经的启示。

    我们熟悉的科学家牛顿,花了大半生的精力研究但以理书和圣徒约翰的预言,他是第一个研究出来公元前677年的人。(他在这本书的154面,原书的157面,找到了2300日预言的起点,就是公元前457年)。玛拿西因为犯罪被掳,但是他祷告上帝之后,上帝怜恤他,又让亚述人把他放回去了。按照牛顿的研究,玛拿西王被掳的时间就是公元前677年,先记住这个数字,这在后面的几课会反复出现。

    此后的犹太人3次的被掳,第一次是公元前605年,第二次是公元前597年,第三次是公元前586年。我们熟悉的但以理,是那一年被掳呢?公元前605年。被掳到巴比伦以后,上帝派先知耶利米告诉他们说,他们要在异乡待满70年,故土全地荒凉。所有国民要服侍巴比伦王70年,70年满了以后,上帝要惩罚巴比伦王和那国民。耶和华如此说:“为巴比伦定的70年满了以后,我要眷顾你们,成就我的恩言,使你们回到此地。”

    看到了吧,还是这个主题,分散和回归。分散是因为犯罪,回归是因为上帝的怜悯。以色列人的历史就是一个样板,上帝借着以色列的分散来证明以色列的回归是上帝的恩典。放大到全人类,其实也是如此,上帝对全人类有一个召聚的计划,那个计划通过以赛亚的儿子的名字启示出来。上帝的话都是双重意思。

    出埃及到扫罗王是490年,扫罗王登基是公元前1095年,从扫罗到但以理被掳走是公元前605年,1095-605=490年。这一年就是约雅敬王第3年,对应的是但以理书的一章一节。这里就出现了490年,70个7,这是圣经里的第二个70个7。换句话说,上帝已经容忍他们两个70个7年,才发生这种被掳的惩罚。

    被掳巴比伦

     

    上帝在利未记25章说:“六年要耕种田地,也要修理葡萄园,收藏地的出产。第七年,地要守圣安息,就是向耶和华守的安息,不可耕种田地,也不可修理葡萄园。”从扫罗王登基的公元前1095年开始,到被掳的这490年间,以色列人不听上帝的话,没让土地安息。那么上帝说了,你不让地安息,我让它安息,该怎么样还得怎么样,所以圣经说:“凡脱离刀剑的,迦勒底王都掳到巴比伦去,作他和他子孙的仆婢,直到波斯国兴起来”(代下36:20)。这句应验了耶和华借耶利米所说的:“地享受安息;因为地土荒凉便守安息,直满了七十年”(代下36:21)。因为490年期间,土地应该安息70年,可是他们没有这样做,所以上帝就使他们被掳走,让土地荒凉70年,把70个安息年补上。为什么不是69年,不是71年,恰好是70年呢?因为给了他们490年的宽容时间,490年恰好要守70个安息年,以色列人没有做到,但上帝补上这个功课,所以他们被掳70年,你可以看出上帝的话一句都不落空。

    这个时候的耶路撒冷和当初伊甸园就好有一比,当初伊甸园因为亚当夏娃犯罪,成为一座空城。到了这时候的耶路撒冷,也是如此,耶利米哀歌是这样说的:“哀1:1 先前满有人民的城,现在何竟独坐!先前在列国中为大的,现在竟如寡妇;先前在诸省中为王后的,现在成为进贡的”(哀1:1)。

    耶路撒冷的情况正好比以前伊甸园的情况,我们也就可以拿亚当和但以理做一个比较。亚当被赶出伊甸园后,他的心中就牵挂一件事,渴望回归伊甸园,他被赶出去是因为错吃禁果而被赶出去,他就丧失了管理者的地位,成为了一个奴隶。相对的,但以理也是因为以色列人的罪被掳,他们的希望也一样,渴望回归。当初,亚当因为食欲跌倒,现在以色列人想回归,就得在饮食上做正确的选择。这样来看,我们就知道为何但以理书的第一章,但以理和他的朋友,需要在饮食上得胜,他们满足了回归的条件。

    为主立志

     

    第二件事,亚当失去了管理者的资格之后,就沦为了阶下囚,是撒旦的囚徒。但以理也是巴比伦的囚徒,但是但以理后来成为了宰相。这就象征这人类将来从撒旦罪的奴役下被拯救以后,官复原职,回到管理者的位置。

    回归的计划中,再从上帝的角度看,上帝也要做一些事情。耶稣第一次降临,就是要解决人类罪的问题。第二次降临时,就要把人类接回去。之后还要第三次再来,把被罪污染的地球,改头换面,重整山河。但以理书里面,关于回归也是凭王的三道命令,正是象征上帝的三次降临。

    从主题结构上来看但以理书,但以理关心的是回归耶路撒冷,但上帝关心的,却是人类怎么回归伊甸园;但以理的生活,是一个得胜的基督徒的楷模,上帝启示给但以理的最关键部分是完美的“受膏君人子”。这就是个不可调和的矛盾所在,但以理总是问地上的事,上帝却总是回答他天上的事,他们没有形成真正的对话。这就是为何所以但以理总是不明白,以致担忧挂虑成疾。所以到最后,上帝就把异象封闭,说但以理您老了,该休息了,你把我的话都记下来,到了该明白的时候,圣灵会带领后人来明白。

    但以理书的背景是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圣殿、祭祀系统通通被毁所以但以理书的回归主题,还有一个就是恢复献祭制度。但以理书第8章里恢复祭祀系统,还出现了大祭司;第9章里出现了上帝预备的祭物、膏至圣所;第12章里上帝要接选民回去重建家园。可以这么说,但以理书是通过但以理和他朋友的经历,来描述末后世界的走向,说明上帝的审判。

    但以理书的另外一个主题,是说明撒旦的国和基督的国之间的此消彼长。但以理书第2章谈到了列国的变化,“当那列王在位的时候,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国”(但2:44)。地上是撒旦的国,动荡不安之时,上帝在天上另立一个国,这就是我们传福音里说的天国。这里揭示了撒旦和跟从者,基督并至高者的子民的结局;跟从撒旦的必灭绝,而跟随至高者的民必要得国享受。但以理书中,上帝把这两个国度展示所有人面前,让我们可以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是跟随基督呢,还是被眼前的浮华所吸引。

    上帝仍在掌权

    米勒尔就是通过研究但以理书发现,地上的国度已经走到了尽头,基督的国即将降临人间。他作了很多预言方面的研究,在但以理书中研究出了1843年,基督要来洁净圣所,这是我们在上一课了解过的。到下一课中,我们再深入探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