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现代真理 > 经典名著赏析 >
  • 文章列表: 1善恶之争简介 | 2善恶之争第1章 | 3善恶之争2章 | 4善恶之争第3章 | 5善恶之争第4章 | 6善恶之争第5章 | 怀爱伦生平与預言之灵著作 | 《教育论》第1章 | 《教育论》第2章 | 《教育论》第3章 | 《教育论》第4章 | 《教育论》第5章 | 教育论第6-7章赏析 | 《教育论》第8-9章 | 《教育论》第10-11章 | 《教育论》第13-20章 | 《教育论》第21章 | 第21章赏析2 | 第22-24章 | 《教育论》第25--27章 | 第28-31章 | 第32-34章 | 第35章赏析 |
  • (2)《教育论》第1章赏析

     

           

    (二)《教育论》第一章-赏析

    各位弟兄姐妹,各位主内的家人,大家晚上好,安息日平安!感谢主,我们今天能够在一起利用安息日晚上的时间,一起来学习预言之灵,了解预言之灵。通过对一些作品的欣赏,希望对预言之灵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能够促进我们生命的成长。

     

     
     

     

    开始祷告:

    天父,我们满心地感谢赞美主你的恩典,我们感谢你为末后赐下预言之灵的著作。主啊,预言之灵的著作非常多,其中的要旨也非常重要。求主藉着我们学习其中的一些片段,能更多地来认识你的美意,来装备我们,改变我们,让我们能够在你的恩典和真理上不断地成长,也能促进我们对外宣教的工作。献上祷告,奉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阳光治愈着大地,也治息了心灵

    这郁定罗月中最玉员的旺历

    虽然还不能长途旅行

    但是我们仍然渴望在春风里畅快呼吸

    那不如调整下节卖来个短途游

     

     

    主题经文:

    “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你要认识上帝。”——箴9:10;伯22:21

    怀爱伦所得到的启示、所得到的默示,她用笔将它写下来,所写的作品有十万页之多。当今世界,像她这样高产的作家非常少。这么多的作品究竟是出于人还是出于上帝?我们通过具体来读这些作品,就会有一些更加明确的认识。‍

     

    我们选择《教育论》作为我们欣赏预言之灵著作的开始。为什么要从《教育论》开始呢?《教育论》是怀师母对于整本《圣经》的认识、对于救赎计划的认识、对于我们人生的认识和预备的最深刻的、没有之一的这样一部著作。

     

    《教育论》这部书,我们先看前四章,这几章可说是高屋建瓴,志存高远。怀爱伦对于教育、对于人生、对于上帝旨意的认识,超出我们的认识之外,还把我们的认识不断地拔高。《教育论》这部书是怀师母在她旅行澳洲时所写的。前四章从一开始就说明真教育的根源和目的,然后再用伊甸学校来说明上帝教育的计划。在第三章非常深刻地指出,善与恶的知识是上帝让我们把握的、所学习的知识中最为重要的知识。但她不是要我们去体验这种知识;体验这种知识和对善与恶有认识和了解,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第四章就说出教育和救赎的关系。

     

    所以这四章的内容是一个整体,它说明了上帝的旨意,说明了上帝最早的安排,说明了人在这种安排之中他的堕落,以及上帝用怎样的方法救赎人类。这四章出现在这部书中,如同《先祖与先知》的前面四章一样,完整地将上帝祂的旨意、祂的创造、祂的救赎、祂的品格、祂的方法,作一个通透的说明。在这些认识和说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她把握的上帝和人交往的那种深度、那种高度、那种细腻和那种唯一的方法。

     

    现在就来看《教育论》的第一章:真教育的根源与目的。

    开篇引用了经文箴9:10和伯22:21“……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你要认识上帝……”,在这样的经文之下,你看她怎样起笔。“我们的教育观念过于狭隘低下,需要扩大范围,提高目标。真教育不只是研究某一门学科,为今生作准备,还涉及整个人及其生存的全部时期,乃是灵、智、体方面的和谐发展,预备学生享受今生服务的快乐和来生更广泛服务更高的快乐。”{Ed 13.1}[1]

     

    在这一小段中,她指出了教育是一个怎样的范围,教育的目标、内容是什么,它的时间有多长,它要达到怎样的目的。首先,你得放下你现有的观念。因你现有对教育的任何观念,都是低下,都是狭隘的,我们需要树立一个更大的范围,有一个更高的目标。那这样的目标是用来干什么的?它的目标不仅是你要为今生做准备,还涉及到我们整个人和整个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是我们在灵、智、体各方面和谐的发展,它最终要预备学习者享受今生服务的快乐,而且还要享受为来生更广泛的服务,得到更高的快乐。

     

    我们说学以致用,真教育的用途是什么?是服侍上帝、服事人。真教育的目的就是服务、服侍。中文翻译的“服务的快乐”,从字面上来说,比英文的“service”意思要狭窄一些,英文中的字眼“服务Service”,包括侍奉、崇拜。比方说教会的崇拜,它也用这个词“service崇拜”,你不能把它翻译成“服务”。因此中文翻译成“服务的快乐”,就少了这一层含义。

     

    对于上帝,你服务于上帝,中文表达的非常确切,叫侍奉上帝;对于人,你不能说敬拜人,只能说是服事于人,这是可以的;对于将来,服务的范围更加广泛,既有上帝,又有诸世界,还有人类,所以她说是一个更高的快乐,更高的一种喜乐。教育的时间是整个人生的阶段,所涉及到的是方方面面,既是我们的灵、又是我们的智、还是我们的体,一起要和谐地发展。

     

    她一开篇就点出教育是干什么的。今天我们培养学生,我们学校的教育,各种培训班,它的目的是什么?要把学生训练出来。从哪个方面来训练,要达到怎样的一个目的,都无法与这个地方所说的教育比较,要享受今生服务的快乐,还有来生更广泛服务更高的快乐。那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这样的教育,它的根源在哪里?要用怎样的方法?它的教育者从何而来?下面就来回答这些问题。“圣经指出这种教育的根源乃是无穷之主。”这里一笔就点出来了。要达到这样一个教育的目标,要进行这种深化的教育,它的根源,它的基础在哪里?它的源泉就在于无穷之主,那一位无限者就是这种教育的来源。“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祂里面藏着”(西2:3)。“祂有谋略和知识”(伯12:13)。{Ed 13.2}[2]

     

    这样的无穷者和我们眼中所见过的无穷者,有何不同呢?在世界上我们见过很多的教师,见过很多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长达千年。这些人和这位真教育的无穷之主相比,那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

     

    祂是人类的导师

    “世界上固然出过不少伟大的教师,就是智力卓越,才学超群的人。他们的言论曾启发人的思想,开拓广大的知识园地。这样的人曾被尊为人类的向导和福星。但有一位远超过他们。我们尽可根据人类历史的记载,追溯历代的圣贤,但是那'光'总在他们以先。月亮和各行星怎样反射太阳的光,照样世上各大思想家的教训,在其合乎真理的范围之内,无非是反射'公义的日头'的光辉。每一思想的精华,每一知识的发现,都是从'世界的光'那里来的。”{Ed 13.3}[3]

     

    这一段就说明我们人间所出现的任何思想家、教育家,只要他们的思想、教训和真正的真理相吻合,那么他无非是反照在他之前的无穷的真理之光。这个意思就非同小可,这意思是什么?意思是说,如果你听到有一些话、有一些说法有道理,符合《圣经》,那么无论是谁说的,这不重要,它都在反照真理之光,都是那无穷之源的真理之光在这个人身上的反照。如果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会去拥抱这些亮光,这样就开拓我们的心智。

     

    有些人可能是认人不认理,就要看这话是谁说的。《圣经》和上帝的教训,是认理不认人。

     

    人不过是器皿。人类的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先知,包括末代的先知,都不过是器皿。《圣经》要引导我们从这些器皿所传给我们的光,去认识那大光。我们要认理,不要认人。但如果你能体会这些小的亮光、这些个珍珠,它不过是在反照着更大的光源,你也会珍惜这些小的亮光。你的心胸会宽广,你就会有一种包容之心,你会从这些亮光中看到那无穷的智慧在这中间的体现。你不会有门派之见,而会去包容、去接纳所有符合真理的亮光,上帝会赐给你分别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这样的教育,就可以称之为高等教育——更高的教育。

     

    怀师母说:“近来我们常听人谈起'高等教育'的性质和重要性。其实真正的'高等教育'是那一位'有智慧和能力'的主所赐的。'知识和聪明,都由祂口而出'(伯12:13;箴2:6)。”{Ed 14.1}[4] 我们把这一类高于实用教育,更远、更有着远大目标的教育叫作高等教育的话,那么真正的高等教育,是出自于这位无穷之主。

     

    这种教育的基础在哪里?教学的方式又和普通的教育有何不同?“认识上帝是一切真知识和真发展的泉源。”就是说“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17:3)”怀师母在这里把它诠释了一下,这就是一切真知识和真发展的源头;这是动力,这也是源头。我们认识上帝,这就是永生,这就是真教育;认识上帝,就是教育。教育的目的、人生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去经验上帝,去体会上帝,去认识上帝,去欣赏上帝,去反照祂的荣光。

     

    “我们无论在道德、身体和属灵方面,只要我们的视线转离罪的败坏,就会得到这种知识。我们若抱着诚实的宗旨,无论用什么方式追求真理,都能使我们与那位看不见而大有智慧的主接触,祂运行并贯乎万有之中。”这里就说出这样的一种教育,它有一个要求、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只要你转离罪恶,你就能得到这种知识。这种教育、这种知识虽然高居于天,广阔如大海,甚至比大海更加的广阔,但是你只要转离罪恶,就能唾手而得,处处可得,没有一定之规,没有一定之法,只要你心存诚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诚则灵。心诚实,转离罪恶,回头是岸,你就能得到这种知识,你就能够和主相接触,因为祂运行并贯乎万有之间。

     

    这句话了不得。上帝是在万有之间,所有的事物中间都有祂的运行。只要你留意,只要你离开罪恶,只要你心存诚实,你就能够和上帝发生接触,你就能获得这样的知识。

     

    真教育的唯一的一种方式,它是怎样的方式?下面这一句非常重要。“人的心就与上帝的心发生交通。有限的人,就与无限的上帝交往了。这种交往,在灵智体各方面所产生的效果,是无法估量的。”{Ed 14.2}[5] 真教育就是以心传心,就是心心相印;真教育不在表面,是由内而外的一种教育。就好像我们的表演要演出这样的精神,它是由内而外,而由外部影响到内部。真教育在各种事物中间。

     

    就如人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样,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接触到上帝。人生无论做什么,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件事情,没有哪一件事情比另外一件事情更容易接触到上帝;任何一件事情,祂贯乎万有之中;你做任何一件事情,处处在在都能和上帝接触。而这样接触的唯一一种方式,就是以心传心,上帝的心要进入,感化转变我们的心;心与心相连,心心相印。这样就能够在灵智体各方面,产生真教育的果效,这样的果效是无可限量的。

     

    下面就定义了“这样的交通”。什么样的交通?心与心的交通,灵与灵的交通。上帝将祂的律法、将祂的心意、将祂的旨意,写在我们的心版上,刻在我们心上,让我们的心一动意念,就和主的心意来碰撞,来交流。“这样的交通,乃是最高的教育。这种发展的方法乃是上帝所亲自命定的。'你要认识上帝'(伯22:21)是祂给人类的信息。这句话所归纳的方法,也是我们人类始祖的教育所采用的方法。亚当在圣洁的伊甸中处于无罪健康的光荣状态时,上帝就是这样教导他的。”{Ed 14.3}[6] 从一开始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教导。

     

    上帝一开始是用怎样的方式来和亚当进行这种心与心的联系、心与心的交流,让他用心来体会呢?请再来看一段怀爱伦的著作对这段话的诠释。在《基督比喻实训》第一章第三段,说明起初亚当是怎么样受教育,是怎么样和上帝沟通的?

     

    “基督从自然界取材教训人的时候,祂是在讲论祂亲手所造的事物。这些事物的性质和功能,是祂所亲自赋予的。一切受造之物处于原来完美的状态时,都是上帝思想的表达。对于住在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来说,大自然充满了认识上帝的知识和神圣的教训。他们既看见了上帝的智慧,就存记在心中,因为他们通过上帝所造之物而与祂交通。”这段话就说清楚了上帝祂的心意。祂思想的表达,是藉着祂所创造的万物来表达的。在创造中所得到的最高的产品——人类,又是藉着和万物的接触,在万物中间看见上帝的智慧,存记在心中,藉着上帝所造之物而与祂交通。他们在万物的创造中,看到了上帝的心意而体会上帝的心意。他们在看见和体会中,心与心和上帝交通,这就是最早最早的教育。

     

    “但当这对圣洁的夫妇违犯了至高者的律法时,来自上帝圣颜的荣光就离开了自然界。(今天我们在自然界已经没有办法来直接看明上帝本来的心意。)如今大地被罪恶所败坏污损。但在毁损之中仍保留有许多美丽的事物。上帝所寄寓的教训并没有消失。只要加以正确的理解,我们仍能从自然界中认识她的创造主。”{COL 18.1}[3] 今天我们没有那么好的一个来源。不是说眼目所及,就能立刻感受到上帝祂的精神、祂的思想,是要经过一番正确的理解,才有可能认识。

     

    我举一个反面的例子。我们看自然界,有人拍一些片子,说植物链、生物链、食物链,生物界中你吃我、我吃你,从这种生存方式中看到它的智慧。这是一种扭曲的认识啊。这样一种生物彼此为食物的食物链的存在,以及一个生物去捕捉另外一个生物,这不是智慧啊,这是出现罪恶以后发生的扭曲,是对上帝原来对生命的关爱的一种扭曲的表现。我们扭曲的人,从中去欣赏这种智慧,说明人的心和上帝的心所离何等的遥远。今天还有很多基督徒也抱有这样的认识,就知道他还不认识上帝。

     

    真正的教育,虽然在今天的自然界消失了,可是上帝的荣光在耶稣基督的面上表现出来。所以,我们现在要想毫无偏差地来认识上帝的思想、品格、意志,我们就要去“看哪,上帝的羔羊!”(约1:29)去观赏祂,去默想祂,在祂身上毫无保留、不加掩饰地可以正确体现上帝的心意、上帝的旨意。藉着耶稣的面,藉着从祂身上所闪现的荣光,我们就可以和创造主上帝进行心与心的交通,来达成这种最高的教育。

     

    “为了理解教育工作的意义,我们必须思考人的本性和上帝造人的宗旨。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人类的状况因罪恶知识的侵袭而起的变化,以及上帝在教育人类上仍要成就祂光荣旨意的计划。”{Ed 14.4}[7] 要明白这样的教育,第一方面,你要了解人的本性;第二方面,你要认识上帝造人是为了干什么。人的本性,就是尘土;上帝造人的旨意,就是要反照祂的荣光,反照祂的样式,要让一个尘土所造的人和上帝自己相似。

     

    我们以前可能对这样的话还不容易理解,但如今,特别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你可以看到人类造的这些人工智能的东西,它们就像真人一样地去做事情,除了它没有生命以外。上帝用尘土造人,赋予生命,祂希望这个尘土之人像祂自己一样,往来于天地之间,这是一个怎样的景象啊。接着看祂思想的展开,你要认识上帝造人的旨意是怎样的。下面自然就转过来写人是怎么回事。

     

    “亚当从创造主手中出来时,在灵、智、体方面都与他的创造主相似。'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创1:27)。祂的旨意是人类生存得越久,就越充分地反映祂的形像,反映创造主的荣耀。他的一切天赋都会得到发展。他的才能与活力也会不断增加。他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和光荣的学习领域。眼前宇宙的一切奥秘——'那知识全备者奇妙的作为'(伯37:16)——邀请人去研究。他的崇高特权就是能与他的创造主面对面倾心交谈。只要他保持效忠上帝,这一切就永远是属于他的。在永恒的岁月里,他必继续领受知识的新宝藏,发现幸福的新泉源,对于上帝的智慧、权能与仁爱,有更清楚的认识。他必越来越充分地成就造他的目的,越来越全面地反映创造主的荣耀。”{Ed 15.1}[8]

     

    上帝造人,按照祂的形像和样式来创造,把他放在伊甸园。怀师母把这段展开,说明人有无限研究的空间,可以不断地在无限广阔的时空中去认识上帝,发现并探讨新的奥秘,从而对上帝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越来越多地反照创造主的荣耀。这是上帝最早的旨意,今天的教育就要回到这个层面。

     

     “但这一切都因违命而丧失了。上帝的形像因罪而损坏,几乎消失了。人的体力削弱、智力减退,属灵的眼光模糊了。他变成了必死的人。但人类还不是绝望的。因着无穷的仁爱与慈怜,上帝设立了救恩的计划,赐给人一个考验的时期。救赎的工作就是要在人类身上恢复创造主的形像,使他回到被造时完全的地步,促进他灵、智、体方面的发展,实现上帝创造他的旨意。这就是教育的目的,人生的伟大宗旨。”{Ed 15.2}[9]

     

    既高明,又简单。真正的高明,真正的大道,它简单得让你难以置信。你说的这一大堆是什么?这么深奥吗?最深奥的最简单;最简单的最深奥。救赎的计划、教育的目标,就是在我们完全丧失了上帝荣耀和样式的罪人身上,恢复上帝创造的目标,让这种创造的目标能无限地发展,无限地去实现。

     

    “爱是创造和救赎的基础,也是真教育的基础。(那与教育相伴随的,它的动力来源是爱,它的过程是爱,它发展的方向、目标也是爱。)这在上帝所赐作为人生指南的律法中已经说明了。那第一且是最大的诫命乃是'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路10:27)。尽心,尽力,尽意地爱那位无所不知的无穷之主,意味着各种能力的最高发展,意味着在整个人身上,包括灵、智、体方面恢复上帝的形像。”{Ed 16.1}[10] 意味着无所不用其极。无所不用其极用来干什么?用来爱主你的上帝。

     

    “第二条诫命与第一条相仿——'要爱人如己'(太22:39)。爱的律法要求人奉献身,心,灵为上帝和同胞服务。这种服务不但使我们造福他人,也给自己带来极大的福气。无私是一切真发展的基础。”这句话非常重要,就是没有私心啊。心底无私,天地宽。谁是最可爱的人呢?一个心中无私的人,没有自我的人,一个奉献自我、为他人而献上一切的这样的人。哪里有这种精神的闪耀,那里就有爱的品质。

     

    “藉着无私的服务,我们接受各种才能的最高造就,越来越多地与上帝的性情有分。我们获得了进入天国的资格,因为我们已将天国接到心里。”{Ed 16.2}[11] 这样的教育还是先从心里发生。通过这些段落,很清楚地就能看到教育的目标,它的方法。什么是培养这种教育的根源,它的标准在哪里呢?《圣经》是这种教育的标准。下面两段就不一一去读了。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要把我们的思想引到上帝有关祂自己的启示上。”这是教育的目的,就是从这些实物中看出创造者祂的旨意,然后把我们的眼光引向创造主。打一个比方:以手指月。我们的手不是我们关注的对象,手指指向的月亮是我们关注的。我们看到的万物,就像一只手把我们指向月亮,月亮是你要看的。万物是像手一样,也不是你最终关注的对象。以手指月的比方可以说明这样的问题。《圣经》是一个认识真理,特别是在善恶之争这样一个环境之下,没有玷污的知识、是非的标准,就在《圣经》里面。所以要获得这样的教育,就必须以《圣经》作为我们教育的基础。

     

    “每一个按照上帝的形像所创造的人,都赋有与创造主相似的能力——个性,就是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凡培养了这种能力的人,都是负有责任,在事业上担任领袖,影响他人品格的人。真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这种能力,训练青年人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只是反映别人的思想。”

     

    由此看到,真教育是要把我们训练成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怎么样的一个独立思想?不是照抄别人的思想,而是藉着与上帝的沟通,能够明白祂的旨意,能够担负我们的责任,思考有关责任和命运的重大问题,这样我们的心胸就能扩大和加强。我们只是思考自己如何生存,是永远没有办法让自己变得充实。要去思考我身上的责任,我们人类的命运。现在的人说一段话,就说这个人有担当,有担当就是有责任感,有使命感。我们的真教育也就是要培养这样的人。没有担当的人,没有使命感的人,普通的人都能看得出这样的人没有什么人生的价值,他的心胸是比较狭隘的。我们在责任和命运的重大课题前,上帝会引导我们,开拓我们的思维,扩展我们的胸襟。受到这样的教育,那是一种怎样的产品?这样的人就不会是碌碌无为之辈。

     

    “如此,学校所培养的人就不会是庸碌之辈,而是思想深刻,行动有力的人,是环境的主宰而不是环境的奴隶,胸襟豁达,思想开明,有勇气实行自己的信念。”{Ed 17.2}[14] 信仰坚定,这是一个能不被环境所主宰的。所谓独立的思想,是指不被外界、被环境主宰,坚定不移地来追随上帝的旨意,这就是独立的思想。以色列民不列在万民中间,他们要做独居的民,也是让他们不受外界的影响,坚定不移地来追随上帝。

    并不是要把人塑造成为一个野心勃勃的人,而是塑造一个让我们的心意不断地完美更新。“人关注上帝品格的完美,心意就会得到更新,心灵也会按上帝的形像而再造。”这是一个不断再造的过程。没有什么教育能和这样的教育相比较。下面这一段是这一章中常被人引用的一段。

     

    “上帝对于祂儿女的理想,超过人间的最高理想。敬虔──与上帝相似──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在学生面前,有一条需要不断前进的道路。他有一个目的要实现;有一个标准要达到,这包括一切良善、纯洁和高尚的事。他要在真知识的每一学科中,努力前进,始终不渝。藉着他的努力,在他面前必出现高尚的目标,这目标高过单单自私和属世的利益,犹如天高过地一般。”{Ed 18.3}[17] 最后再落到实处,我们还是把心中的私念去掉。你只要心中没有私念,没有自私,没有私欲,而是一颗每日更新的心,天就在我们的心中,天国就在我们心里。

     

    “凡与上帝同工向青年传授认识上帝的知识,塑造与上帝相似之品格的人,正在从事一项崇高尊贵的工作。当他在学生心中引起实现上帝理想的愿望时,他乃是在进行一种像天那样崇高,像宇宙那样浩大的教育,这种教育在今生不能完成,而要在来生继续下去。这种教育会使成功的学生,获得从地上预备性的学校进入天上更高学府的资格。”{Ed 19.1}[18]最后点明我们每一个从事这种教育的人,是在做一件非常崇高的工作。不是说让你只是为今生而生活。

     

    这章的最后一段写明:“这种教育在今生不能完成,而要在来生继续下去。”在整本书的最后一章,它就叫做“来生的学校”。说你完成了今生的预备之后,进入永生的学校,开始进入一个永无止境的高等的教育,进入一个与上帝心心相印的、以心传心的这样一种高等的教育。

     

    结束祷告:

    天父,我们感谢主。感谢你赐下的预言之灵,开拓我们的眼界,开拓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对人生、对教育有更宽广的认识。愿主帮助我们踏上真正的高等教育,让我们的心能和上帝的心进行永无止境的交通,求主怜悯我们,亲手引导我们。献上祷告,奉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而是心境”纵然离开校园,也要保持青春的心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