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现代真理 > 经典名著赏析 >
  • 文章列表: 1善恶之争简介 | 2善恶之争第1章 | 3善恶之争2章 | 4善恶之争第3章 | 5善恶之争第4章 | 6善恶之争第5章 | 怀爱伦生平与預言之灵著作 | 《教育论》第1章 | 《教育论》第2章 | 《教育论》第3章 | 《教育论》第4章 | 《教育论》第5章 | 教育论第6-7章赏析 | 《教育论》第8-9章 | 《教育论》第10-11章 | 《教育论》第13-20章 | 《教育论》第21章 | 第21章赏析2 | 第22-24章 | 《教育论》第25--27章 | 第28-31章 | 第32-34章 | 第35章赏析 |
  • (8)《教育论》第8-9章赏析

     

    预言之灵——《教育论》第八、九章

     

    各位弟兄姐妹、各位主内的家人:大家平安,安息日快乐!感谢主,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教育论》,来欣赏《教育论》所指导、所给予我们的教育原则。

    开始祷告:

    天父上帝,我们满心地感谢赞美主你的恩典,感谢你的慈爱,感谢你赐下的圣言。主啊,我们感谢你赐下预言之灵,来帮助我们认识主耶稣,帮助我们认识属天的真理。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和欣赏预言之灵——《教育论》的第八章。我们恳求圣灵与我们同在。献上祷告,奉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第八章主题经文:

    “你们要思想”祂。——来12:3

        祂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赛9:6

     

    在上一讲,介绍了耶稣——这位上帝所派来的教师所做的准备,祂为什么而来,祂来的背景。今天继续来看第八章接下来的内容。怀师母在这一章里继续说明祂要经过一番怎样的预备,才能有效地教导世人。

    祂成长的过程、成长的环境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差不多是到了最堕落的时代。宗教的势力、宗教的能力、宗教的仪式增加,但是都是借着外表。而诚实、荣誉、正直、信任、同情,已经渐渐离开世界。无情的贪欲和诱人的野心,产生了普遍的猜忌,责任感、帮助弱者的义务、人格的尊严和人权等观念已经是空谈。人们追求的是财富、权利、安逸和纵欲,身体变得软弱,心智、灵性都进一步地泯灭了。

     

    1.

    耶稣新的能力

    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耶稣要带来一种新的能力,让人重新认识上帝。他怎样开始呢?《圣经》里面记载说,祂像别的孩子一样。“孩子渐渐长大,强健起来,充满智慧,又有上帝的恩在祂身上。”(路2:40)说明祂和别人是以同样的方式成长的。预言之灵这样评论《圣经》的这段话和耶稣的成长过程:“有了这样的准备,祂才出去执行自己的使命。每当与人接触时,祂都发挥一种造福的影响和改变人心的力量,是世人所从来没有见过的。”[18]

     

    2.

    耶稣道成肉身的目的

    “要改造人性,就必须先了解人性。惟有藉着同情、信任和仁爱,才能打动和升华人性。基督在这里显明了大教师的身份。在古今住在地上的一切人中,惟有祂能完全的理解人心。”[19]

    这里点明了耶稣为什么要道成肉身,为什么要像世人一样地来成长,主要是要了解人性,为达到改变的目的。也同时给我们指明一个原则,就是我们要传福音,也要先了解人,包括与我们信仰不同的人。我们不可能事事都去体验,但尽量多去了解,将会有助于我们来帮助人改变。保罗也说“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为要多得一些人。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向没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没有律法的人…”(参林前9:19-22)这是为了多得人的一个原则。

    就我们今天来说,向中国人,就应该作一个中国人,我们要了解他们的想法、背景。我们的同胞,我们的邻舍,我们的父老乡亲,我们要尽量多地去了解,只有藉着同情、信任和仁爱,才能够打动和升华人性。我们今天要做同样的工作,就应当要有耶稣这样的原则,以道成肉身的方式,尽量与人相同。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尽量地同意别人,向人表同情,以获得信任;向人施展慈爱,以唤醒仁爱。

     

    3.

    耶稣受试探

    “'我们的大祭司'——就是大教师,因为祭司就是教师——'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祂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来4:15)。”[20]

     

        怀师母引用来4:15的经文时,她非常小心,因为后面说“只是祂没有犯罪”,这句话常常加在一起。但她就在这停下来了,因为这句话的翻译是有错误的。“只是祂没有犯罪”,就是说除了“罪”这一件事情以外,祂在别的地方跟我们所受的试探是一样的。看这些细节你就知道,这不是凡人所写的;普通人写不出这样的,因他体会不到。

       

        耶稣在旷野受的三大试探,从范畴内和我们受的是一样的。但祂在客西马尼园所受的试探,就是为人类承担罪恶的试探。是承担还是放手?在这个方面,我们没有受过祂那样的试探。我们每一个人最多就是承受自己的罪恶,我们没有办法替别人担罪。但耶稣有这样的一个试探。除了在这一件事情上面祂跟我们不一样,其他方面祂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灵感之笔就在此处打住了,后面那句话没有说。这是祂和我们受的试探一样的地方。“祂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来2:18)。”[21]

     

    “除祂(耶稣)以外,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曾经受过这样险恶的试探;(四十天没有吃、没有喝,在恶劣的环境之下,在旷野受试探。)没有一个人担负过世上如此沉重的罪恶痛苦的担子;也没有一个人具有如此博大仁慈的同情心。祂既有过人类的一切经验,就能体谅每一个负重担、受试探和挣扎中的人,并与他们分担。”[22]

    在人类的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教师,但是没有一个人承受过像耶稣这样的患难与试探,更没有一个人来担负世人沉重的罪恶重担。

    我们可能对这段话体会得不够深,就像我们做了父母,当你承担着孩子成长的一切重担时,与你作单身汉的时候是有区别的。孩子每一阶段的成长,包括他犯的错误,你为他担心,为他付出很多,可以说把心都操碎了。这样的事情,对一个单身汉来说,是很难体会的。

    当然,我们的比方还不足以说明耶稣为我们承担罪恶的那种感受。因为我们就算为孩子操心,也是站在外围,而不是亲自担当。所以,当你受到这样一些重担的压迫,或者说你把这些重担主动地担在身上,你的说话形式就会不一样了,就没那么轻松了,而会更多地去体谅对方。耶稣教导人也是这样,祂为人类承担人类所应当承受的一切,祂是带着同情、体谅的心来到人间。因此就决定祂教导人的态度,始终是柔和的。

     

    4.

    耶稣遵行天父旨意

    “耶稣实行了祂的教训。祂对门徒说:'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约13:10,15:10)。耶稣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话作了充分的佐证和说明。祂体现了祂的教训。祂的话语不仅表达了祂的生活经验,而且表达了祂的品格。祂不仅教训真理,祂自己就是真理,所以祂的教训才这样有力。”[23]

    耶稣自己是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上帝的命令,祂所要教导的原则,也就是自己生活的原则。祂不仅对世人教训真理,而且自己就是真理,表现着真理,这样祂的教训才显得非常的有力。用我们更加通俗的话来说,祂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祂是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人,祂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奉行属天原则的人。这样一个人来教导、来展示真理的原则,就比只说不练的人更加有说服力。

     

    5. 耶稣容忍罪人

    下面几段说明,既然如此,祂为什么还对罪恶有如此的容忍?耶稣并没有容忍罪恶,祂是容忍罪人。

    “基督忠心地指责罪恶。从来没有人比祂更憎恨罪恶,也从来没有斥责罪恶的人比祂更无所畏惧。(这里就打消了很多人的误解。很多人认为祂是在容忍罪恶,其实不是,他是容忍罪人。)对于一切虚假卑污的事来说,祂的出现就是一种责备。”[24]人们跟祂对比,就看出自己的不洁净,看出自己的罪恶,看出自己的卑鄙、虚伪,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被祂所吸引。

     

    6.

    耶稣看待世人

        反之,耶稣是怎样看待世人的?这段话也非常的重要。“每一个人,不论多么堕落,祂都视之为上帝的儿女,有可能恢复与祂的神圣关系。”[24]

    耶稣是用一种超前的眼光看待世界上的人。祂没有去看人现在的实际状态,而是把他们看成上帝的儿女一般。因为在恩典时期,祂担当人类的罪恶,就不把这些罪归在他们身上,借此看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恢复和上帝的关系。

    赛42:19-21 “'谁比我的仆人眼瞎呢?谁比我差遣的使者耳聋呢?谁瞎眼像那与我和好的?谁瞎眼像耶和华的仆人呢?你看见许多事却不领会,耳朵开通却不听见。'耶和华因自己公义的缘故,喜欢使律法为大、为尊。”

    耶稣看到世界上的这一切,如同没有看见一样,还是把人当成上帝的儿女来对待。如《以赛亚书》所说的,祂眼睛看见就好像没看见一样,耳朵开通却不听见。祂像眼瞎一样,像耳聋一样,对人类的罪恶好像是视而不见,依然把你当成最好的人一样来对待。

    如果这段话大家还不太容易理解的话,我们来看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叫舜的人。中国古代立了二十四孝,二十四孝的第一孝就是舜,舜“孝感天地”。今天也有地方叫作“孝感”,以孝来感动天地。他的父亲和后母总是设计害他,但他好像视而不见,虽然知道,但是并不以此改变他对他们的孝顺,这样逐步地也感动了他们。所以舜所留下的孝顺的榜样,直到今天还是光彩照人。

    耶稣也一样,祂知道人性的险恶,祂知道人的恶毒,他看见了,也听到了,但却不往心里去,不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人,而是看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上帝的儿女。所以,祂尽管看出世界的问题,但是,“'上帝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约3:17耶稣看着受苦堕落的人类,在只显出绝望和灭亡之处,发现尚有希望。什么地方有需要的感觉,祂就看出拯救的机会。对于那些受试探,遭失败,自觉已失丧,将要灭亡的人,耶稣不是带着斥责,而是带着祝福而来。”[25]

     

    7.

    耶稣使人得安息

     

    这是祂和我们不同的地方。今天你会看到,你一有事情出现,大家马上口诛笔伐,冲在最前面,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忘了其实自己有时候和别人也是一样的。但耶稣不是,耶稣看到这样的状况,是想方设法把希望带给人。

     

    “基督的“八福”乃是祂对全人类的祝福。祂看到聚集在山上要听祂讲道的群众,似乎一时忘记了自己已经离天降世。祂采用了光明世界所常用的祝词。”[26]所以耶稣用这样的方式待人。祂就吩咐人,你们“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每一个人,无论我们多么堕落,我们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本相,到耶稣面前来。

     

    “祂从每一个人身上都看到无限的前途。祂看出人可以按'主我们上帝的荣美'(诗90:17)被祂的恩典所改变。祂怀着希望看待他们,鼓起人的希望。祂怀着信心与他们接触,引起他们的信任。祂显示人类真正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祂唤起人的希望和信心。在祂面前,受藐视的堕落之人认识到自己还是人。他们渴望证明自己不辜负祂的关心。许多似乎已对一切圣洁之事死了心的人,现在激起了新的脉息。在许多绝望的人面前,展开了新生活的前途。[28]

     

    8.

    耶稣唤醒人心

    人都把人看扁了,耶稣依然在每一个这样的人身上看到无限的前景。因为祂看到的是永恒,看到不单是这一生的改变,而且还在永生不断地成长。所以耶稣用这样的方式,就能唤醒人的希望,唤醒人的信心,用慈爱的绳索,把自己和世界连在一起。

    在第一章讲高等教育。中文翻译成“高等教育”有点不太恰当,更好的翻译是“大学之道”。不是世间的小学,是真正的大学。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了两点:第一点,耶稣到世上来,祂和我们一样,走过我们所走过的路,受过试探;第二点,祂和我们不一样,祂不仅教导真理,而且祂就体现着真理。刚才所看到的又是一个新的方面,祂看人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把人看死,祂把人看活。

    下面还有几段话也是非常的深刻。“祂不仅为全人类说话,也对全人类说话。”[37]祂为我们说话,为我们向上帝恳求,但祂也向全人类说话,包括向儿童说话。无论是儿童、是青年、是成年人、是老年人,耶稣都有教训,要带给生活在不同阶段的人。

    怀爱伦继续说,“人认识了神圣的真理,就更能胜任日常生活的义务。”[39]祂带来了教训,把今生的短暂和永恒的事物,把今天可见的和我们看不到的事情联系起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世界,改变自身。对于神圣真理的认识,会帮助人类更好地胜任日常生活的义务。我们不是忽略生活的原则、生活的责任,而是更好地去胜任它。

    人生在不同的阶段所经历的事情,如孩童的天真、儿童的信任,成年人所经历的辛劳,人生的甘苦忧患,都是上帝所要用来教导人、培养人的方法。在耶稣的身上,祂带给了我们新的希望。

    因着祂和上帝的心有了一个有机的联系,祂就叫“以马内利……上帝与我们同在。”(太1:23)藉着祂,我们与上帝进行交流。“上帝所差来的教师基督,乃是一切真教育工作的中心。论到今日的工作,救主就像论到一千九百年以前祂所创立的工作一样。”[43] 

      

    9.

         

    如今的教育原则

     

    今天的教育原则和耶稣时代的教育原则,依然是一样的。

    耶稣“说:'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又是那存活的。'[44]

      '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终'(启1:17,18;21:6)。[45]

    我们既有这样一位教师,又有机会接受上帝的教育,若离开祂而去寻求教育——离开智慧之主去寻求智慧;离开真理之主去寻求真理;离开真光之主去寻求光明;离开生命之主去寻求生命,离开活水的泉源,从破裂不能容水的池子中取饮──这样做多么愚蠢啊!” [46]

     

    我们没有办法离开智慧之主,而能得到真正的智慧;离开真理之主,去得到真理;想寻求光明,却离开这位光明之主;去寻找生命,却离开这位生命的源头。这是很愚蠢的。

     

    “看哪,祂现今依然发出邀请:'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的,'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7:37-38;4:14)。”[47]

     

    10.

       

    今日呼召

    今天的呼召还和从前是一样的。我们对前面这段话是可以理解的。“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上帝)的人,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

    活水的江河怎么会从腹中涌出来?有很多的文化对此有很多的误解。在印度文化中认为,既然孩子是从腹部生出来的,所以它想象上帝创造天地,就从祂的肚脐眼(从腹中)生出荷花、莲花,然后世界被造。

    为什么活水的江河从腹中流出?其实和我们的人体好有一比。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生命动力是来自于心脏。但是我们需要更加往前,再次推波,心脏的气和血从何而来?谁提供了心脏的气和血?谁把身体所需要的各种水分、水谷精微传达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还是从脾胃而来,从肝脏、从肾脏而来。这些人的内脏,它都在人的肚腹之中。我们所吃的食物,通过脾和胃进行消化,然后进行传导,这样生命之气就传到人身的各个部位。这是用我们人的身体作一个形象的比方。

    “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率。”人体血的推动,要有气来带动,但血又能帮助生发气,所以两者相互依存。有一大部分工作是在人的肚子里面完成的。所以我们生命的源头、生命的江河,提供人的身体生存、运作,和我们的肚腹有关系。

    耶稣用这样一个比方来说明,人到祂这里来,就能吸收最好的营养,就能吸收属灵的元气,就能吸收我们所说的属灵的水谷精微,然后推动我们人生的需要。“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只涌到永生。”(约4:14)耶稣就是这样一位教师。当我们来到祂的面前时,祂能够把真理展现给我们。

     

    一 耶稣教导人的方法

        第九章的主题经文:

        你从世上赐给我的人,我已将你的名显明与他们。——约17:6

    祂用怎样的方法教导人,我们在第九章『祂所用方法的实例』里看到耶稣所使用的方法。这个教育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点,就体现在祂对十二个门徒的教育之上。

    首先体现在让这些人和祂一起,所以第一个是个人的接触,个人之工。我们在预言之灵的其它著作中也看到个人之工的重要性。一个牧者在讲台上的讲道,这只是他事工的一小部分,而更多的个人接触所留下的印象,这是更重要的部分。

    1.

    第一种教导方法

    耶稣是这样和门徒接触的,以至蒙爱的约翰说:“这生命已经显现出来,我们也看见过,现在又作见证。”(约壹1:2)

    “只有通过这种交往——人的心与上帝的心,人的灵与上帝的灵之间的交往,才能获得赐生命的力量。真教育所要传授的,就是这种力量。只有生命才能产生生命。”[2]

    这和第一章所说的心与心的交流、以心传心,这是最高形式的教育。这是最早的训练的方式,也是耶稣按照从太初就设立的教育制度来训练祂的门徒。我们今天应当依然坚持用这样的方式。

     

    2.

    第二种教导方法

    耶稣第二个方法,是祂拣选人的方式,他没有去拣选那些受过拉比学说和当时习俗教育的人,而是拣选了一些渔夫,有教无类。以前学这些容易受教育的,但是祂给他们的训练却是非常严格的。所以耶稣的训练,不是这种轻松的训练。

     

    3.

    第三种教导方法

        耶稣第三个教育方法,就是要教导他们团结。“这第一批门徒的性格是大相径庭的。他们将作为全世界的教师,所以代表各种不同的品格类型。有税吏利未马太,蒙召前从事公务,为罗马人服务;有奋锐党的西门,是一个不愿与帝国的权威妥协的人;(一个为帝国服务,一个不愿意妥协,这两个人凑在一块儿。)有性格冲动,自命不凡、富有热情的彼得和他的兄弟安得烈;有文雅干练而心灵卑劣的犹大支派人犹大;有腓力和忠实勤恳、但信心迟钝的多马;有小雅各和犹大,在弟兄中虽非出类拔萃,但为人坚强,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有诚实忠信的拿但业;有西庇太两个野心勃勃又仁爱为怀的儿子。”[6]

             这一群人要把他们合在一起,让他们能够在感情、思想和行动上团结一致,这就显出天国的精神,这种团结就是基督所要达到的目的。所以他的教育方法重点是要突出这一点。“基督栽培门徒的苦心在祂向父的祈祷中流露出来了:'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约17:21-23)。”[7]

    祂的这群门徒,彼此相互不服气,而且都是野心勃勃,耶稣怎么教导他们?耶稣是温柔的,是有耐心的。我们可以从祂对待彼得的方式上, 可以看出一斑。所以这一段有大量的写了彼得。

    “但十二门徒中却有一个人,直至基督的工作行将结束时,祂也没有对他说一句直接责备的话。”[27]对犹大这样的人,耶稣也是以恩相待,来善待他们。

     

    二 耶稣引导门徒

    耶稣即便在上十字架之前,门徒跟祂有三年半的时间,依然还要争论谁为大,还是存着各样的所谓抱负、野心。你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教导他们?这里有一段话,说基督用各样的方法引导他们。

    “基督在这班门徒身上的使命终于完成了。祂的榜样和克己牺牲的教训一点一点地陶冶他们的品格。祂的死打破了他们想在世上为大的希望。”[34]最后,你要得名、要得利、要得权,这一切人所追求的,耶稣用一个方法给它终结了——在十字架上的牺牲,用这样一个最后的绝招来引导门徒。十字架就成为永远的教育资源,十字架就让一切属世的企图、野心都成为泡影。祂的死打破了他们想在世上为大的希望。所以十字架,就成为新的教育方式。

    “世人从未看过基督的荣耀藉着凡人这样的显示。成千上万过去曾侮辱祂圣名与藐视祂能力的人承认自己为那被钉十架之主的门徒。这些基督所拣选卑微的工人通过与圣灵合作竟然轰动了世界,以致在一个世纪之内福音传到了天下各国。”[44]所以,耶稣的教导是有功效的。门徒当时轰动了世界,我们今天也要担当同样的工作。

    “现今的教育工作若有这位向导在场,必产生与古时一样的效果。这是真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上帝希望完成的工作。”[46]

     

    三 结论

    我们在此看到了基督教导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在我们今天依然可以继续得到发挥。就我个人而言,学习了这一段,对于十字架在教育上的功效有新的认识。一切所谓的野心、抱负,人间的理想、属世的追求,耶稣最后在十字架上,用祂的牺牲来摧毁这一切。门徒在仰望十字架的过程中,重新认识他们的夫子,而得到新的认识、新的觉悟,有了新的信心。我们今天何尝不是如此!

    结束祷告:

    天父上帝,我们满心地感谢赞美主你的恩典。感谢你所赐的耶稣基督——人类的大教师,感谢你藉着祂所带给我们的教训,也藉着祂带给我们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原则,教育的目标。主啊,求主帮助我们仰望十字架,摧毁我们心中一切属世的念头,让我们在今天的世界上度天国的生活。献上祷告,奉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