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现代真理 > 来往奔跑-但以理书 >
  • 文章列表: 来往奔跑 | 第一讲-但以理书引言 | 来往奔跑 | 第二讲 但以理书的历史背景 | 来往奔跑 | 第三讲 预言及其解释 | 来往奔跑 | 第四讲 研究但以理的基本问题 | 来往奔跑 | 第五讲 但以理书第一章 风云突变 | 来往奔跑 | 第六讲 但以理书第二章上 梦里乾坤 | 来往奔跑 | 第七讲 但以理书第二章下 梦里乾坤 | 来往奔跑 | 第八讲 但以理书第三章 火窑之炼 | 来往奔跑 | 第九讲 但以理书第四章 失而复归 | 来往奔跑 | 第十讲 但以理书第五章(上集) 天谴骄王 | 来往奔跑 | 第十一讲 但以理书第五章(下集) 天谴骄王 | 来往奔跑 | 第十二讲 但以理第六章(上)狮子坑中 | 来往奔跑 | 第十三讲 但以理第六章(下)狮子坑中 | 来往奔跑 | 第十四讲 但以理书第七章 四兽的兴起 | 来往奔跑 | 第十五讲 但以理书第七章(中) 敌基督 | 来往奔跑 | 第十六讲 但以理書第七章 上帝的审判 | 来往奔跑 | 第十七讲 但以理书前七章小结 王老师 | 来往奔跑 | 第十八讲 亘古常在者检阅案卷 王老师 | 来往奔跑 | 王敬之主讲 第十九讲 人子得国 | 来往奔跑 | 第二十讲 圣民获赐审判权柄 王老师 | 来往奔跑 | 第二十一讲 但以理第八章(1) | 来往奔跑 | 王敬之主讲 第二十二讲 但以理书第八章(二) | 来往奔跑 | 王敬之主讲 第二十三讲 但以理书中的 常 | 来往奔跑 | 第二十四讲 但8:13-14的逻辑联系 | 来往奔跑 | 第二十五讲 七十个七 | 来往奔跑 | 第二十六讲 2300日的预言 | 来往奔跑 | 王敬之主讲 第二十七讲 但以理书最后三章概论 | 第二十八讲 遍览圣经塑品格 代结束语 |
  • 来往奔跑 - 第十二讲 但以理第六章(上)狮子坑中


     

    文稿 | 王敬之    主讲 | 广而告之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正加速地朝着历史的最后阶段飞驰。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通过各样的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在世界各地来往奔跑:在焦虑与希望中起程,又在失望与疲惫中结束。唯有上帝的圣言,能给这没落的世界带来希望。在上帝的圣言中来往奔跑,就会给人带来生活的信心、勇气与希望。

    《圣书》是上帝的启示,是上帝活泼长存的道。圣书中的每一卷书,都包含着对全人类的启示。然而,圣书中的大多数书卷,都是围绕着以色列民族与基督的教会而写。而真正以清晰无误的笔触写到全世界的书卷,或仍集中表现在《但以理书》与《启示录》两本书卷之中。这也是我们编写这本但以理书研究的原因之一。

     

    本书既可作为学习《但以理书》的入门书籍,也可以供有一定基础的圣书读者参考;既可作为小组学习的材料,也可作为神学院本科或研究生开设《但以理书》课程的中高级试用教材。因考虑到不同层次的读者的需求,书中对各章句中重要的希伯来原文进行了注解,但一般读者可略过。每一章结束时,都有思考题,同时也配有简要的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愿主的灵赐给每一位在上帝的圣言中来往奔跑的人! 

    王敬之       

    20121118

     

    ■ ■ ■ ■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您会明白以下的问题:

    1. 颠覆巴比伦王朝的大利乌

    2. 圣书对但以理的评价

    3. 但以理在明知有人陷害的时候如何应对

     

     

     

    引言

    但以理第六章所记载的故事虽然最广为人知,但因玛代人大利乌的身份问题,使本章成了最受质疑与攻击的一章。但以理所受的试验与上帝的解救,是前六章受考验的第二轮。第一轮,受考验的是但以理与三个朋友。但这第二轮考验,三个朋友或已不在人世,只有但以理一人。从预言的角度来看,这第二轮的试炼,象征着生活在离但以理非常遥远未来的上帝子民,所要经历的第二轮大的考验时期。这方面的印证,在《但以理书》后面的章节中,将反复出现,直到全书结束。
     
    全章的结构大致如下:

    A引子:但以理亨通1-3

    B大利乌签发禁令,但以理忠诚持守4-10

    C但以理同僚设谋11-15

    D大利乌希望但以理得解救16-18

    D'大利乌见证但以理被救19-23

    C'但以理同僚受死24

    B'大利乌传旨25-27

    A'结论:但以理亨通28

     

    下面我们来分析第六章。

    大利乌简介

    (1-3)

    大利乌随心所愿,立一百二十个总督治理通国。又在他们以上立总长三人(但以理在其中),使总督在他们三人面前回复事务,免得王受亏损。因这但以理有美好的灵性,所以显然超乎其余的总长和总督,王又想立他治理通国。

     

    这段文字,一方面说明大利乌在国中的权力至高无上;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版图的宏大与大利乌的基本治国之策。
     

     

     

    大利乌的治国方略

    5:31“玛代人大利乌年62岁,取了迦勒底国。”这里说到大利乌的治国计划:
     

    1)立120个总督;

    2)立总长三人;

    3)在三位总长之上,又立但以理治理通国。

     
    王为什么要立但以理在总长之上?我们看到,第1节和第3节有两句话是相通的。第1节说到,大利乌要治理通国;第3节说到,他想让但以理做内阁总理,辅佐他治理通国。
     

     

    对但以理的评价

    一)美好的灵性

     

    虽然但以理这时已经年纪老迈,但是因为他里头有着美好的灵性,这美好的灵性表现在他遵守属灵的律法(雅2:12),在生活上彰显了属天的品格。所以,他显然超乎其余的总长和总督。于是,大利乌想立他治理通国。

     

    二)超乎众人

     
    但以理的超众之处,除了但6:3的记载,在本书前面亦有记述。
     
    1:20 “王考问他们一切事,就见他们的智慧聪明比通国的术士和用法术的胜过十倍。”
     
    事实上,在这里我们也发现,尽管但以理这时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大利乌与但以理接触的时间也很短,但他却能够很快地觉察到,在但以理的身上洋溢着不同寻常的品质。但以理不但有聪明和智慧,而且又有美好的灵性,这样的人正是王想要用来治理通国的最佳人选!
     
    以前,尼布甲尼撒王也曾觉察到但以理的美好灵性。以至于在若干年后,皇后仍见证说:他里头有圣神的灵……心中光明,又有聪明智慧。”(但5:11
     
    可见,但以理的超人之处已为巴比伦人所认可。及至到了尼王的孙子辈,皇后还是这样记着他。
     

     

    但以理的才干

     

    1、因他有美好的灵性
     
    当玛代人大利乌治国的时候,他仍然发现,但以理非但品格高尚,又有智慧聪明,而且更有美好的灵性。
     
    2、他的品格超凡
     
    从但6:2-3和第五章之间,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联系。但5:17“但以理在王的面前回答说:‘ 你的赠品可以归给你自己,你的赏赐可以归给别人;我却要为王读这文字,把讲解告诉王。’ 
     
    我们可以肯定地认为,当但以理被立为总长之前,大利乌一定知道,曾有一只神秘的手在巴比伦宫廷的墙上写字的这件事情;也知道伯沙撒当天是怎样对待所发生的事情的;也知道但以理当时在王的面前是如何回答的。很可能但以理的这一行为促使大利乌作出决断,认定但以理能够治国。
     
    可见,一个人的行为所能带来的影响是何等大啊!
     
    3、或许有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大利乌也可能有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认为但以理已经年迈了,不会对他的政治构成任何的危胁。况且但以理是犹太人,是身在他乡作官。如果但以理是巴比伦人,或许会另当别论。万一巴比伦人联合他的本国来反叛,情况就会变得复杂。
     

    谋害但以理的起因

     

    “ 那时,总长和总督寻找但以理误国的把柄,为要参他;只是找不着他的错误过失,因他忠心办事,毫无错误过失。那些人便说:‘ 我们要找参这但以理的把柄,除非在他上帝的律法中就寻不着。’ (4-5)
     
    他们为什么会谋害他?起因是什么呢?经文没有给出更具体的原因。或是出于嫉妒,或是因为但以理太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挡了朝中那些贪官污吏的升官得财之道。
     
    在大利乌王所立的一些官员眼中,一个耄耋之年的外族老朽,却身居朝中高位,管理他们这些曾跟着王一起出生入死,转战南北的有功之臣,一定难压心中的不平。所以,这些总长和总督就去寻找但以理治国的把柄,想要参他一本。可能不是所有的总长和总督都参与的。这种嫉妒,一种是出于政治上的嫉妒;还有一种是出于能力和品格上的嫉妒
     
    在政治上,但以理的地位比他们更高;在能力和品格上,但以理忠心办事,毫无缺点过失。他的品格几近完美,非这些官员们所能比。
     
    正是由于但以理在能力和品格上的完美,以及毫无瑕疵的行为,引起了他们更深的嫉妒。所以他们想方设法要找他的把柄。既然但以理忠心办事,毫无缺点过失,那些人便说:“我们要找参这但以理的把柄,除非在他上帝的律法中就寻不到。”所以,他们就挖空心思,要在有关上帝的律法方面去找把柄。
     

     

    找但以理的把柄

     

    1、行政事务上:在行政事务上他们找不到但以理的把柄,于是他们开始在宗教上来找。
     
    2、 宗教上:在宗教上来找,他们肯定会注意到一个事实。当时以色列人虽被掳到巴比伦,但他们仍旧拥有相对的信仰自由。他们在行政事务上找不到把柄,于是,便在但以理的宗教生活上找。他们发现,但以理的生活很有规律,总是一日三次祷告上帝。因此,他们便想从这方面打开缺口。
     

    恶人的计谋

    于是,总长和总督纷纷聚集来见王,说:‘ 愿大利乌王万岁!国中的总长、钦差、总督、谋士,和巡抚彼此商议,要立一条坚定的禁令(或作:求王下旨要立一条云云),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就必扔在狮子坑中。王啊,现在求你立这禁令,加盖玉玺,使禁令决不更改,照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于是大利乌王立这禁令,加盖玉玺
     
    可以说,但以理是王眼前的红人。若是直接针对但以理,可能会引起王的警觉。所以,他们便设计了一个圈套。
     
    1、时间:仇敌设计的时间是三十天。
     
    他们要求王立一道禁令,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就必扔在狮子坑中。”
     
    2、内容:关于祷告的话题。
     
    3、以王为神:这是当时所有的人要求问的对象。任何人在三十天以内若不向王来求,就不可向其他人或神求。这样就把王的地位抬高到最高的地位,以王作为他们的神,以此表明他们对王的忠诚和崇拜
     
    4违令者入狮子坑他们定下一条计策,违令者将被扔在狮子坑中。
     
    5、禁令加盖玉玺:“王啊,现在求你立这禁令,加盖玉玺,使禁令决不更改,照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8
     
    为了防止这条禁令失效,他们就加了两道奏折,叫王盖上他的印。所以,就变成了禁令加上玉玺。
     
    王一时被这种高抬自己的举措冲昏了头脑,并没有看清楚这些人的真实动机。事实上,他们在王面前以高尚的举动隐藏阴险的存心,以虚假的忠诚隐藏杀人的动机。王不知道他们的险恶用意,也没有从禁令中看出他们的仇恨。王既被自己的虚荣心所制胜,于是,就接受他们的建议,在禁令上加盖了玉玺。正如9节记载的:“于是大利乌王立这禁令,加盖玉玺。”
     
    及至后来王察觉其中有诈,看出他们的恶意和仇恨,也看到他们这样作,不是尊敬王的荣耀和威权,而是使王的国受损时,就非常懊悔不迭!
     

     

    但以理的反应

     

    但以理知道这禁令盖了玉玺,就到自己家里(他楼上的窗户开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上帝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
         
    1、“知道”:但以理知道这禁令盖了玉玺,就到自己家里(他楼上的窗户开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上帝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
     
    但以理不是胡涂人。他知道这道禁令加盖了玉玺,也知道这禁令是不可更改的。
     
    事实上,他完全清楚地知道,当他执意按素常的规矩,继续祷告时,所临到他的厄运将会是什么。然而,对上帝的忠贞与信靠,使但以理义无反顾,并不受这项禁令的影响,祷告如常,把结果交给上帝。
     
    2、回到“家里”:这一点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他回到自己的家里,说明他没有去王宫,没有去向王说明这禁令背后的目的是什么。他只是回到家里去跟上帝说。
     
    所以,我们发现,但以理的家是通向上帝的,而不是通向王宫的;他的家是和他的造物主和救赎主直接相连的,而不是和当时作王的大利乌相通的。否则,他应该去王宫了。
     
    3、一日三次祷告: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应当像但以理一样,回到家里,一天三次跪在上帝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可见,这是他的规矩,每天三次面向耶路撒冷祷告。大卫王在诗篇里也提到他一日三次祷告。
     
    4、双重的忠诚: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但以理双重的身份、双重的忠诚。他在政治上忠实于王,在信仰上忠实于上帝(参但6:4,10)。并且在他所办的事上,没有任何的缺陷,使别人找不到把柄。
     
    可见,但以理不愧为上帝子民效法的完全人的榜样。他能把属世和属灵的事务很好地协调起来,既在他的个人信仰生活上忠实于上帝,又把这种信仰贯彻于他的政治工作中,也忠实于他的王。对于但以理的忠诚,怀爱伦在《先知与君王》里这样评价:
     
    他虽然很分地明知他忠于上帝必有的结果但他的心意却不为他在那些设谋陷害他的人面前,决不显出他与上帝之间的联系有丝毫断绝的迹象。对于王有权管理的一切事务,但以理都愿服从。但无论是王或是王的禁令,都不能使他在效忠万王之王的事上稍有偏差。
     
    先知便如此的勇敢、却又安静而谦卑地声明:世上任何的势力都无权介入人与上帝之间!他虽被拜偶像的人包围,但仍对这一项真理作了忠心的见证他不屈不挠地坚持正义无异如明灯照在那异教宫廷的道德黑暗中时至今日,但以理仍是站在世人之前的基督徒勇敢与忠贞的可贵榜样。[i]
     

     

    总督们的反应

     

    那些人就纷纷聚集,见但以理在他上帝面前祈祷恳求。他们便进到王前,提王的禁令,说:‘ 王啊,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必被扔在狮子坑中。王不是在这禁令上盖了玉玺吗?’ 王回答说:‘ 实有这事,照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 他们对王说:‘ 王啊,那被掳之犹大人中的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盖了玉玺的禁令,他竟一日三次祈祷。’ 王听见这话,就甚愁烦,一心要救但以理,筹划解救他,直到日落的时候。

     

    他们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呢?
     
    1、高兴。
     
    2、窥探一天:他们就去窥探但以理,看他怎样上钩。于是,他们就蹲伏在但以理家的附近,秘密监视了一整天。因为他们向王汇报时,提到他竟一日三次祈祷。”
     
    3、去“宫里”见王:前面我们看到,但以理的反应是回到家中去见上帝,而这些人的反应是去宫里见王。很明显,这两类人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
     
    4、提醒王所定的律例:他们见王说:王啊,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必被扔在狮子坑中,王不是在这禁令上盖了玉玺吗?”
     
    他们生怕王接受上帝,所以他们去提醒王,给王施加压力。
     
    在此,我们不妨比较一下:在人的政权下求人,往往会有一种威胁——施压的方式;当人向上帝求的时候,上帝是给我们减压。人去求人,往往是你如果不怎样,我就怎样等等。
     
    王回答说:“实有这事,照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12
    他们对王说:“王啊,那被掳之犹大人中的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盖了玉玺的禁令,他竟一日三次祈祷。”(13
     
    直到这时,他们的真面目才显露出来。这时王才如梦初醒,明白是怎么回事。
     

     

    14节:“王听见这话,就甚愁烦,一心要救但以理,筹划解救他,直到日落的时候。”

     


    [i]怀爱伦,《先知与君王》(台北:时兆出版社,1967),291

     

    本章作业问题

     
    思考题
     
    1. 耶稣多次躲避宗教逼迫,以保存生命来传道(因为祂的时间还没到),但以理为什么不能像耶稣那样,何况只需回避三十天而已?
    2. 逼迫当前,但以理有何可感谢上帝的?
     
     
     
     
    作业习题
     
    1. 试找出《但以理书》第三章和第六章之异同。
    2.《启示录》提到的末后十四万四千人的品格,但以理是否都拥有了?
     
    小组讨论题
     
    1. 面临仇敌的阴谋,你会有什么反应?根据但以理的经验,我们可如何应付?
    2. 但以理的得宠,似乎没有给他带来平顺的路。把自己放在但以理的位置,你愿不愿意经历类似但以理的经验?
     

     

     
     

     
     
     

     

    靠信心互相支撑,借见证互相鼓励,等你来关注!

     

    相关阅读

     

    但以理书研究 | 引言

    第一讲 但以理书的历史背景

    第二讲 预言及其解释

    第三讲 预言解释的原则和流派

    第四讲 研究但以理书的基本问题

    第五讲 但以理书第一章 风云突变

    第六讲 但以理书第二章上 梦里乾坤

    第七讲 但以理书第二章下 梦里乾坤

    第八讲 但以理书第三章 火窑之炼

    第九讲 但以理书第四章 失而复归

    第十讲 但以理书第五章上 天谴骄王

    第十一讲 但以理书第五章下 天谴骄王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至福音中国学习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