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福音布道 > 圣经与中国古人 >
  • 文章列表: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 第二十章 郊社之礼

     

    第二十章  郊社之礼

    子曰:“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中庸》
      在第十七章,我们谈到中国的先民是勤於祷告的民。古时中国人向天的祷告,常常是在山上或是在庙中的坛上献上的。《史记房鬃邮兰摇芳窃亓丝鬃拥母改“祷於尼丘得孔子”,因而给儿子取名叫做孔丘。
      今天的北京仍保存着古代帝王向天祈祷的殿,就是现在的北京天坛公园。天坛始建於公元1420年。数百年来,一直是皇帝向天祈祷的圣地。孙中山创建民国时,中止了天坛的敬天之礼。中国历史上长达四千多年的郊祭,就到止结束了。
      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祭天大典,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5年之前的尧舜二帝。《书经·舜典》篇有,舜“肆类於上帝。”记载了舜向上帝献祭的史实。孔子在所编的《礼记》一书中,也多次提到“郊祭”。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写下“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的话。表明从孩童时起,孔子就着迷於各种献祭仪式与器皿。後来,孔子奔走於列国之间,四处收集古大礼的残留。然而,郊祭的奥义对他来说,始终是一个未解之迷。
      《礼记》中有几章是专论祭祀之义的。书中记述了,那献给天的祭祀叫做“郊祭”。
      原文:“天垂象,圣人则之。郊祭,天之道也。”
      译文“上天赐下样式,圣人如法制做。郊祭所要体现的乃是天道。”
      根据《礼记·郊特性》,祭天的日子各代略有不同。本来的目的是表明“天之道”,是以事奉上帝为惟一目标的。可惜的是,郊祭的真正含义在时间的流逝中隐没了。对日月的祭祀後来被混入了原始的郊祭。到孔子作《礼记》时,这种不纯的祭祀就已经成为当时的习俗了。
      郊祭为何必须在京外举行?中国的经典没有予以说明。然而,我们若在《圣书》的光照下,对中国古老的像形文字进行仔细的研究,或许可以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地上第一次牺牲祭祀,就是在伊甸园外进行的。亚当和夏娃所进行的祭礼是直接从上帝那里领受来的。人类的始祖,因为背叛上帝而不配继续留在荣美的伊甸园中,他们在偷吃禁果之後,失去了乐园。
      “於是把他赶出去了。又在伊甸园的东边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要把守生命树的道路。”(创3:24)
      蛇(撒但)欺哄夏娃说,吃了知识树上的果子会像上帝一样。结果他们失去了原有的天真与反映上帝圣德的荣耀,发现自己是赤身露体。上帝所赐的那天真无邪的荣耀义袍,离开了他们。他们编织无花果树叶为围裙,以遮盖羞耻。然而,无花果树叶遮不住罪的羞辱。他们偷吃了禁果,获得了一种知识倘若他们忠实於上帝,他们本不会拥有这种知识的就是那种不顺从与不忠於上帝的行为,知道他们是赤身裸体的知识。
      自从亚当夏娃背逆上帝的以来,人们就一直用这种遮羞物来掩盖自己违背上帝律法的罪迹。他们将无花果树叶编织起来以遮盖自己因犯罪而露出的身体。这块无花果树叶编织的遮羞布,代表着用来遮盖不顺从的种种藉口与理由。当主呼召人归向真理时,人就要开始编织这块遮羞布,以遮盖赤裸的心灵。但是罪人的赤裸是遮不住的。那些热衷於这项污秽工作的人,纵使将所有的争辩编织在一起,到头来也是枉然。他们在自己的周围所编织的无非是黑暗与无知的袍子。没有了那属天的光明,亚当的後代就再不可能从上帝的创造大工上认出上帝的品德来了。没有上天的帮助,他们只会惊叹於上帝创造的自然,却不会敬拜创造自然的上帝。
      在宣布了对他们的咒诅之後,“耶和华上帝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做衣服给他们穿。”(创3:21)皮子的来源,说明有动物被杀──这是新近造好的地上第一次死亡的悲剧。这里的皮子象徵着耶稣基督的义,这“创世以来被杀之羔羊”的死。罪人得赎所穿的“救恩的衣服”,就来自於基督完全的义。
      中国古老的像形文字之中,有一道“门”,形像地描述了伊甸园的门;那里有一道拦杆“闲”,拦阻通向生命树(“木”)的道路。上帝将生命树的道路拦阻,这样他们便不会成为永远的罪人。这一个“闲”字,多么有意思啊!而且,上帝荣耀的闪现(“闪”),也是在伊甸园之门,我们在这里再次看到象徵上帝荣耀的“火”,出现在“门”旁。在後来的年代里,上帝对他的百姓说:
      “我要在那里与你相会,又要从法鲑施恩座上二基路伯中间,和你说我所要吩咐你传给以色列人的一切事。”(出25:22)
      我们在上面看到上帝“在伊甸园的东边安设基路伯”,把守生命树的道路。亚当夏娃已不能再入伊甸园,故只能在园外与上帝相会。亚当的儿子亚伯献祭之所在,想必也在伊甸园门外:“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创4:4)
      他的哥哥该隐也拿着谷物来献祭,但上帝看不中该隐所献的祭,因为只有动物之死才能象徵着将来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的牺牲。该隐在嫉妒与反叛的欲火之中,将亚伯杀死,成了世上第一个杀人犯。今天的世人应该从亚伯与该隐的献祭中学一个教训:虽然两弟兄拜的是同一位上帝,而且都有献祭的仪式;但一个是相信上帝的话,按上帝所定的方式献祭,另一个却是按自己选择的方式献祭。这个可怕的家庭悲剧,是历代善恶之争的一个缩影。人类第一个家庭,代表着整个人类大家庭;特别是教会家庭。那诱骗夏娃的蛇,表明了撒但决心以欺骗来毁灭人类的企图。我们从亚伯与该隐之争的事上,能看到教会撒但在家庭中,利用一部分按自己的方式敬拜上帝的人,逼迫那些按上帝的方式来敬拜他的信徒。
      与亚伯与该隐之争不同的是,今天教会家庭中所出现的争论,不是当献什么祭,而是当在什么日子敬拜上帝。一种方式是遵上帝“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的诫命,在上帝所定的第七日敬拜,另一种则视上帝的诫命形同虚设,而选择以人定的第一日作为敬拜之日。这其中难道真是无所谓吗?保罗的确说过:“有人看这日比那日强,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样。只是各人心里要意见坚定。守日的人是为主守的。”(罗14:5-6)这里所说的“守日的人是为主守的”中的这个日子,并不是指第七日的安息日,因为安息日乃是上帝亲定的圣日。可能是指那些没有《圣书》的明言教训而根据个人意见而守的耶稣圣诞日、受难日、复活日等。保罗有个原则,只在没有上帝命令时,才发表个人的意见。例如:“论到童身的人,我没有主的命令,但我既蒙主怜恤能作忠心的人,就把自己的意见告诉你们。”(林前7:25)有主的命令,他是坚决照办,毫不含糊。在安息日与七日第一日(星期天)的问题上,上帝不仅有明确的命令,而且是亲手写在石版上,放在十条诫命中间,是耶稣说“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一点一划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的律法的中心。难道自称追随基督的人,还要在这命令面前,坚持自己的意见吗?圣书中用“七日的第一日”的术语,就表明这一日不是安息日。守安息日的诫命既记在十诫之中,就表明这也与“不可拜偶像”,“不可杀人”、“不可奸淫”等其他诫命一样,是上帝旨意的一部分。但愿基督的门徒都能像他一样说:“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
      该隐的罪恶虽然受到了上帝的谴责,但我们从《圣书》的记载中,看不出他有任何的悔罪之感:
      “於是,该隐离开耶和华的面,去住在伊甸东边挪得之地。”(创4:16)
      他离开了亚伯献祭之地,就是园子的边界。我们从《希伯来书》13:12的经文中,可以更清楚地看明伊甸园之郊就是最早举行的“郊祭”的地方。
      “所以,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也就在城门外受苦。”
      耶稣被钉十字架时,是被拉到耶路撒冷城门外,在那里的各各他受难而死去的。这是对古代以“祭祀”为象徵的预言(影子)的应验(实体)。耶路撒冷也正是伊甸园所象徵的实体。耶稣在耶路撒冷城外受死的事件,正是先前所有祭祀所预指的“郊祭” 
      我们多次提到过《书经》中有关舜向上帝献祭的记录。这里又通过对《圣书》与汉字的分析,看明孔子所说的“郊祭”,实始於伊甸园外的祭祀。郊祭乃是中国古代国家之头等大事,不可废止。汉朝的董仲舒有这样的记载:
      原文:“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
      译文:“根据春秋之法,国家有大的丧事,则停止宗庙之祭,但不停止郊祭。不敢因父母的丧事而废止敬事天地之礼。”《春秋繁露·郊祭第六十七》
      天子的首务也是要祭天,不然就枉称天子。
      原文:“为人子而不事父者,天下莫能以为可。今为天之子而不事天,何以异是。是故天子每至岁首,必先郊祭以享天。”
      译文:“作儿子的不事奉父亲,天下都认为是不对的。现在若身为天子,却不事敬上天,与此有何不同?因此,天子每到一年开头,必先举行郊祭以事天。”《春秋繁露·郊祭第六十九》
      郊祭祭天之礼,一直就这样一直流传了下来。文首所提到的北京天坛,就是後来举行这一祭祀的所在。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蒙上帝所选择的以色列人是如何传承这一重大的祭天大典的。
      当上帝用一系列神迹奇事,将一百多万以色列人从埃及为奴之地救出来之後。上帝又藉着摩西(约公元前1525-1405年),将他们带到西乃旷野。上帝在西乃山上宣布了十条诫命,并且亲自用手将之刻在石版上。以色列人在埃及数百年的为奴生涯中,几乎完全忘记了有关上帝,以及代表着人类希望的向上帝献祭的知识。因此,上帝要在他们心中恢复这一神圣的知识,重树人生的希望,就对摩西说:“又当为我造圣所,使我可以住在他们中间。”(出25:8)
      “圣所”是用来敬拜上帝的神圣之所。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礼记》中的一段话:
      “天垂象,圣人则之。郊祭,天之道也。”
      中国古书所记载的上天所垂下的那个象(样式),在历史的流逝中也失去了。《圣书》中也记载了摩西从上帝领受了一个造圣所的“象”(样式),而且圣书中还详细地记载了各种规格尺寸。上帝对摩西说:
      “要谨慎做这些物件,都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出25:40)
      摩西领受的是可拆卸的帐幕样式,好使以色列人在行程中便於携带。所以它的体积不大,长不过五十五尺,宽与高只有十八尺。然而它却是一个壮丽的建筑。供建筑和器具用的木料都是皂荚木,是西乃山一带所仅能找到的不易腐烂的木料。帐幕四围用竖板安在银座上,并用闩联在一起;一切都用金子包裹,使整个建筑看上去像是一整块金子一般。帐幕的罩棚共有四层,最里头的一层,是“用捻的细麻,和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制造;并用巧匠的手工,绣上基路伯。”(出26:1)其他三层是分别用山羊毛,染红的公羊皮,和海狗皮制造的,这样就有充分的掩蔽。
      圣幕用富丽的幔子隔作两间,这幔子挂在包金的柱子上。外间的进口处,也挂着这同样的门帘。这两幅门帘与罩棚的里层一样,是用最华丽的色彩,蓝色,紫色,和朱红色线织成的,颜色调和得非常美丽。上面又用金线和银线绣上基路伯,代表天使,这些天使是与天上圣所的工作有关,他们是服役的灵,也为上帝地上的子民效力。(来1:14)
      圣所四围有空地,叫作院子,周围有细麻布的帷子挂在铜柱上。进口是在东面。那里挂着用贵重材料和精巧手工制成的帘子,只是在工料方面远不及圣所的帘子。院子的帘子只有圣所一半高,所以外面的人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那个建筑。在院子内靠近圣幕门前有一座铜制的燔祭坛。在这坛上要焚烧一切献给耶和华的火祭,而且赎罪的血要抹在坛的四角上。在祭坛和圣幕的中间有洗濯盆,盆也是铜的,就是由以色列妇女所乐意奉献的铜镜作成的。每逢祭司进入圣所或就近坛奉献燔祭与耶和华之前,他们必须在洗濯盆那里洗手,洗脚。表明凡与上帝亲近的人,必须除净内心一切的污秽。
      在外间的圣所有放陈设饼的桌子,灯台和香坛。陈设饼的桌子放在北面。“陈设饼,”又称“常设饼,”因为这饼是常摆在耶和华面前的。(出25:30)这表明人类肉身和灵性的粮食都须仰赖上帝,而且惟有藉着基督作中保的工作,人才能得到这粮食。上帝曾在旷野用天上的粮食养活以色列人,如今我们在肉体的粮食和属灵的福惠上,仍然仰赖他丰富的供应。吗哪和陈设饼都预表那生命之粮基督,他为我们的缘故永远常在上帝面前。耶稣曾亲自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约6:48-51)南面有七个枝子的灯台和七盏灯。枝上有精巧的装饰,形状像百合花,整个灯台是用一块金子锤出来的。圣幕里既没有窗户,所以那七盏灯不能同时熄灭,却要日夜点着。在那隔开圣所和上帝亲自临格的至圣所的幔子前,有金香坛。祭司每天早晚都要在香坛上烧香,在献赎罪祭的时候,以及在赎罪的大日,祭司都要将血抹在香坛的四角上,并洒在前面。香坛上的火是上帝亲自点着的。所以视为至圣,且要小心看管。圣香郁郁芬芬,日夜散馥,因而香气充满了圣幕,并散到圣幕四周很远的地方。
      在幔子之後的里间乃是至圣所,那里是象徵赎罪与代求之工作的中心,即是天与地衔接之处。在这一间内有约柜,是皂荚木作的,里外都包上精金,四围镶上金牙边。里面放着上帝亲手写上十条诫命的石版。故此这柜称为法柜,或称约柜,因为十条诫命是上帝与以色列民所立之约的基础。
      法柜的盖叫做施恩座。这是用一块金子锤出来的,在施恩座上面,两头各安上一个金子锤出来的基路伯。基路伯的一个翅膀向上伸展,另一个翅膀则合在身旁表示恭敬和谦卑。基路伯的位置是脸对着脸,恭敬地俯视着约柜,表明天使对上帝律法的尊敬,和对救赎计划的重视。
      施恩座上的光明祥云,显明上帝圣颜的临格。上帝在两个基路伯之间宣示他的旨意。有时候从云彩中发出声音,向大祭司传达上帝的信息。有时候有光照在右边的基路伯身上,表明上帝的许可或悦纳,或者是有黑影或乌云笼锁住了左边的基路伯,表明上帝的不悦或拒绝。
      放在约柜里的上帝的律法,乃是公义和审判的大原则。律法宣布犯法的人必要死亡,但是在律法上面有施恩座,就是上帝临格的地方。而且藉着救赎的功劳,有赦罪之恩从那赐给悔改的罪人。这样,圣所的献祭就预表了基督为救赎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慈爱和诚实,彼此相遇;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诗85:10)
      圣所里面所呈的荣耀景象,实非言语所能以形容的──黄金包成的墙板反射着金灯台所发出来的光,富丽华美。绣着天使的幔子发出光明的色彩。桌子和香坛,金光闪耀。幔子後至圣所内有神圣的约柜和它那神秘的基路伯,其上有圣洁的荣光,就是耶和华临格的表徵。这一切,只能朦胧地反照天上圣殿的荣耀,惟有那里才是救赎人类工作的大中心。
      罪人要带一头无瑕无疵的羊(象徵着要来的救主)来到外院。在那里,他要将两手按在羊头上,承认自己的罪,并且亲手将羊杀死。(象徵着罪人在十字架前的认罪)。当职的祭司再将从羊身上流出的血接於器皿中,带进圣所,将血弹在香坛与隔开两层圣所的幔子前。罪人所承认的违背放於约柜中的上帝律法的罪,就这样象徵性地借着牺牲的血,而转入了圣所之中了。那厚重的幔子代表着基督的身子,立於罪人与被罪人所破坏的上帝律法之间。(来10:19)
      摩西造的圣所经过四百多年的风吹雨淋,想必也是相当的陈旧了。到了大卫成为以色列王的时代(约公元前1011年左右),大卫王向百姓宣告说:
      “我的弟兄,我的百姓啊,你们当听我言 我心里本想建造殿宇,安放耶和华的约柜,作为我上帝的脚凳,我已经预备建造的材料,只是上帝对我说:‘你不可为我的名建造殿宇,因你是战士,流了人的血。’”(代上28:2-3)
      结果,上帝选择了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建造圣殿。所造的圣殿是按照旷野圣所的样式,花了七年的时间建成的。(《列王记上》6:37-38)安放法版的约柜是圣殿的中心,约柜之上有施恩宝座。
      撒但总是企图误导世上的男男女女,将上帝的恩典与公义分开。撒但宣称上帝不可能同时是慈爱与公义的。在基督被钉之前,撒但激发犹太人,藉着严紧的律法主义,将上帝表现为一位没有慈爱的法官。当耶稣在十架上牺牲之後,撒但又在基督教界散布了另一个异端,说上帝的慈爱已经废弃了体现上帝公义的十诫律法。但是,恩典与公义,福音与律法,正如圣所中的约柜与施恩座一样,是永远连在一起的。
      “公义和公平是你宝座的根基。慈爱和诚实行在你面前。”(诗89:14)
      虽然郊祭的许多具体祭仪没有传下来,其真实的意义也迷失了,但《礼记·郊特性》中却两次提到“郊血”,即郊祭必须用血。至於为何要用血,中国古经没有给予应有的解释。这一细节也是我们深感兴趣的。
      《论语》中有一段对话,十分有趣,说明了祭祀中对牺牲的使用:
      原文:子贡欲去告朔之撄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译文:子贡想把月朔祭祀中的那只羊去掉。孔子说:“端木赐呀 你爱的是那只羊,我爱的是用羊的祭祀”
      子贡想做一个没有羊的祭礼,但孔子却感觉到,若是没有了羊,那么祭礼也就不会再有意义了。虽然他并不知道,这羊所预表的乃是“除去世人罪孽的”“上帝的羔羊”──人子耶稣 
      以色列人在圣所的献祭分为两类:每日常献的祭与赎罪日所献的祭。在圣所外院里,立着一个献燔祭的坛。每天早上,有一只羊为着全以色列人的罪被献上,慢慢地在坛上烧,直到晚上。献晚祭的时候,就有另一只羊被献上,慢慢地烧到早上。如此,循环不断,日以继夜,夜以继日。以色列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天,坛上没有一只被烧着的羊。预表着在基督里不断有为全世界献上的赎罪祭。在圣安息日,祭坛上的牺牲加倍。中国古代的郊祭或许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数千年连续不断。
      圣所与圣所的献祭,对以色列人来说,是一个生动的教本。目的是要表明人的罪,上帝的圣洁,以及通向上帝的道路。祭祀牺牲所要教给以色列人的重要的一课,就是要祭司和百姓恨恶罪,因而决心离弃罪。藉着宰杀动物的举动,罪人从中看出罪的结果就是死。上帝希望他们看出只有认罪和流血,罪才能得赎。为了赎人类的罪,必须付上沉重的代价,而这代价就是上帝儿子的生命 
      可是,所罗门所建的殿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毁坏了。七十年之後,有重修圣殿的命令发出。从公元前457年开始,流亡在外的以色列人在以斯拉的领导之下,回到耶路撒冷,开始对圣殿进行重建。重建的圣殿远不如先前的殿。许多“见过旧殿的老年人,现在亲眼看见立这殿的根基,便大声哭号。”(拉3:12)不仅如此,圣殿中最重要的物件不见了:至圣所中没有约柜,代替约柜的是一块石头。
      这第二个圣殿一直用到耶稣的时候。公元前37年登位的希律王又对第二圣殿进行了维修与重建,重建的工作从公元前20年开始,一直到公元66年才完成。在规模与气势上都能与所罗门的圣殿相媲美。耶稣的门徒也对第二圣殿的雄伟与美丽而感到惊奇。他们对耶稣说:
      “夫子,请看,这是何等的石头,何等的殿宇 耶稣对他说:‘你看见这大殿宇吗?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可13:1-2)
      耶稣这里所作的预言,在第二圣殿完工後的第四年(公元70年),被罗马兵焚烧毁灭。当犹太国拒绝了他们的弥赛亚──圣殿所预表的实体时,圣殿就没有存在下去的意义了。他们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荣耀离开以色列了!”(撒上4:21)在耶稣死时,圣殿内有重要的事件发生:
      “耶稣又大声喊叫,气就断了。忽然,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地也震动,磐石也崩裂。”(太27:50-51)
      上帝的羔羊为世界的罪而献到祭坛之上了:影子与实体在十字架上相遇了。中国古代的郊祭与以色列人圣殿的崇祀一样,到此就永远地成了历史 因为“这些原是後事的影儿,那形体却是基督。”(歌2:17)摩西所传的仪文律法,到此完成了它应有的使命,就在十字架上被废除了。动物的牺牲永远不必再献了 身为基督徒的孙中山先生,或许正是因为了解到了这一点,才在1911年废止天坛的献祭。
      耶稣在预言到圣殿被毁的事时,对门徒说:“你们应当祈求,叫你们逃走的时候,不遇见冬天或是安息日。”(太24:20)圣殿被毁於耶稣升天之後近四十年,耶稣看到那时仍有安息日的存在。再次表明他并没有在复活之後更改这一圣日。
      令我们感兴趣的是,还有没有必要在耶路撒冷建立第三个圣殿?今天是否还有圣所存在?所在何处?“郊祭”为何一定要用血?圣所中的崇祀各有何意义?与基督徒要走的灵程道路又有何关联?
      先请看旧约中的几段与圣所有关的经文:
      “我在圣所中曾如此瞻仰你,为要见你的能力和你的荣耀。”(诗63:2)
      “外邦的神都属虚无,惟独耶和华创造诸天。有尊荣和威严在他面前,有能力与华美在他圣所。”(诗96:6)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在上帝的圣所赞美他,在他显能力的穹苍赞美他。”(诗150:1)
      圣所是至高上帝的居所,以色列人要在圣所赞美他,在圣所瞻仰上帝的荣耀与能力。在圣所,有耶和华的尊荣与威严,能力与荣华。无怪乎,圣所是以色列人宗教生活的中心所在。而其中的一切都有深刻预表性,体现着基督福音的方方面面。圣所像一个镜框,将林林总总的属灵真理镶嵌在一起;又像一根红线,将真理将宝贵的珍珠穿成串。圣所的题目却不是“奶”,而是属灵“乾粮”。《希伯来书》的作者在深入讨论圣所及其崇祀之前这样鼓励信徒们说:
      “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上帝、各样洗礼、按手之礼,死人复活,以及永远审判各等教训。上帝若许我们,我们必如此行。”(来6:1-3)
      圣所的道理,既不再是“基督道理的开端”,无怪乎中国的孔子不解其中之迷了。其实,不仅是孔子,连旧约时代的大先知但以理,也曾被圣所的题目难倒。我们在本书第四章谈到了但以理所见的异象。其中“洁净圣所”的题目甚至使但以理“昏迷不醒,病了数日”。
      我们在第四章介绍过,天使向但以理启示了一段时间性预言,“到二千三百日,圣所就必洁净。”“但以理见了这异象,愿意明白其中的意思。……所说的二千三百日的异象是真的。但你要将这异象封住,因为关乎後来许多的日子。於是我但以理昏迷不醒,病了数日,然後起来办理事务。我因这异象惊奇,却无人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但8:14-15;27)
      使但以理昏迷的并不是圣所本身,而是那在圣所预言中将发生的事。我们在第四章分析了这段预言的前半部分“七十个七”。藉《圣书》与历史,我们找到了2300日的起点为公元前457年。依据这个起点,我们推出“有受膏君的时候”(但9:25)是在公元27年。而这一年正是耶稣受约翰的洗,并受圣灵膏的一年。耶稣受洗之後,就往加利利去,“宣传上帝的福音,说日期满了。”(可1:14)
      “一七之内,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这里所提到的“一七”就是七十个七中的最後一个七,是特别定给犹太人的最後七年,从27到34年。先是基督本人,後来是藉着门徒,特别向犹太人发出福音的邀请。当门徒带着天国的隹音出去时,耶稣对他们说:
      “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10:5-6)
      “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耶稣受洗之後三年半,即公元31年,基督被钉十字架。随着“逾越节的羔羊”被献,那四千年来预指上帝的羔羊的献祭制度就截止了。
      公元三十四年,犹太公会的决议,造成司提反的殉道和基督门徒的遭受逼迫,犹太国就作了最後的决定要拒绝福音,顽抗到底。於是救恩的信息不再限於选民,而要传给全世界了。门徒因受逼迫,不得不逃离耶路撒冷,而“往各处去传道。”“腓利下撒玛利亚城去,宣讲基督。”(徒8:4-5)彼得受了上帝的引领,将福音传给该撒利亚的百夫长哥尼流;热心的保罗既皈依了基督,就奉差遣带着大喜的信息“远远的往外邦人那里去。”(徒22:21)
      “七十个七”(即490年)中的每一个预言都在历史上应验了。因此,根据圣书与历史所确定的公元前457年,必为这490年的起点,其终点为公元34年。根据这些已知的事实,就很容易找出二千三百日的终点。“七十个七”(490日)既是从2300日中截出来的,因此2300日还剩下1810日。在490日(年)过去之後,还有1810日(年)必须应验。从公元34年算起,再过1810年,就到1844年。因此,但以理八章十四节2300日的终点必是1844年。按照上帝使者的见证,在这一段漫长的预言时期结束时,即1844年,“圣所就必洁净。”
      关於但以理七十个七与二千三百日的预言,请叁见下图。
      当时地上只有这一个圣所,《圣书》也再没有提到地上有什么别的圣所。我们已经看明,地上的这个圣所在公元70年左右被罗马军
      旧约中至少有两段经文告诉我们,除了地上的圣所之外,上帝在天上还有一个圣所。
      “求你从天上你的圣所垂看,赐福给你的百姓与你所赐给我们的地,就是你向我们列祖起誓赐我们流奶与蜜之地。”(申26:15)
      “那时,祭司利未人起来,为民祝福。他们的声音蒙上帝的垂听,达到天上的圣所。”(代下30:27)
      这个天上的圣所,是否就是新约的圣所呢?“我们所讲的事,其中第一要紧的,就是我们有这样的大祭司,已经坐在天上至大者宝座的右边,在圣所,就是真帐幕里作执事;这帐幕是主所支的,不是人所支的。”(来8:1-2)
      不错,这天上的圣所,正是新约中所说的“真帐幕”。与旧约的圣所不同的是,旧约的圣所是人所支的,是摩西建造的;但这圣所却是主所支的,不是人所支的。在旧约的圣所中有地上的祭司供职;但在这一个圣所中却有我们的大祭司基督在上帝的右边服务。一个圣所在地上,另一个圣所乃在天上。地上的圣所既是影子,天上的圣所就必是实体。地上的圣所是人眼所能看见的,而天上的圣所惟有藉着信心的眼睛才能看见。并且“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林後4:18)既如此,那有关天上圣所的重要真理和在那里所进行救赎人类的伟大工作,还得借着地上的圣所和其中的礼节来阐明,因为影子乃是实体真实的投影。
      从地上的圣所分为两层的事上,可以想见天上圣所的情形。当使徒约翰在异象中得以看到上帝天上的殿的时候,他见那里有“七盏火灯在宝座前点着。”(启4:5)他见“有一位天使拿着金香炉,来站在祭坛旁边;有许多香赐给他,要和众圣徒的祈祷一同献在宝座前的金坛上。”(启8:3)使徒约翰这次得以看见天上第一层圣所中的情景:他看到“七盏火灯”和“金坛”,这就是地上圣所中的金灯台和香坛所代表的。後来他又看见“上帝天上的殿开了,”(启11:19)显出第二幅幔子後面的至圣所,那里有“他的约柜”,也就是从前摩西用来存放上帝律法的约柜所代表的原本。我们因此,更能理解诗人为什么说:“耶和华啊!你的话安定在天,直到永远。”(诗119:89)原来,耶和华在西乃山上所宣布的十诫安放在天上圣所的约柜里 
      新约的圣所既在天上,就无需在地上建造第三圣殿。摩西所建的圣所就是按着天上的真本而造的。“洁净圣所”既要发生在1844年,而这时地上已有一千多年没有圣所了。因此,天使对但以理所说的“到2300日,圣所就必洁净。”就必是指着天上的圣所而言。
      那么,“洁净圣所”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难道天上圣所也被污秽了吗?旧约中固然提述到洁净地上圣所的种种礼节,但天上的圣所也必须洁净吗?《希伯来书》第九章很清楚地论到洁净地上和天上圣所的事。“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洁净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照着天上的样式作的物件,必须用这些祭物去洁净;但那天上的本物,自然当用更美的祭物去洁净。”(来9:22-23)可见,天上的圣所也是需要洁净的,而用来洁净的“那更美的祭物”,就是基督的宝血。
      上面这段经文解开了郊祭为何必须用血的千古之谜,因为:“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来9:22)无论是地上预表性的圣所,还是天上的真圣所,都是必须用血去洁净的。前者是用动物的血,後者则用基督的血。洁净的目的,就是使罪得赦免或是被涂抹。可是,罪与圣所有什么关系呢?关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预表性的崇祀上得到解释,因为地上祭司的献祭,“本是天上事的形状和影像。”(来8:5)
      地上圣所中献祭的事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祭司们每日在圣所中的服务;一是大祭司每年一度在至圣所中执行赎罪的特别工作,以便洁净圣所。平时天天有悔改的罪人带着祭物到圣幕门口,按手在它头上,承认自己的罪,如此就象徵性地把自己的罪移到无辜的牺牲身上。然後就把这祭物宰杀了。使徒保罗说:“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因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利17:11)於是祭司便把这替罪人而死的祭物的血,带到圣所中,弹在幔前。幔子的後面就是约柜,里而存有罪人所犯的十诫法板。这种礼节预表罪借着血被移到圣所中。
      这种工作日复一日地进行着,一年到头都是如此。圣所内便一天一天地被象徵着罪人之罪的祭物的血所污秽。以色列人的罪既然是这样被移到圣所内,因此便需要一种特别的工作来清除这些罪。上帝曾吩咐人要为这两层圣所各行赎罪之礼。“他因以色列人诸般的污秽,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愆,当这样在圣所行赎罪之礼,并因会幕在他们污秽之中,也要照样而行。”坛上也必须行赎罪之礼,为要“洁净了坛,从坛上除掉以色列人诸般的污秽,使坛成圣。”(利16:16,19)
      一年一度,在赎罪日,大祭司要进到至圣所。作洁净圣所的工作。这种工作就把全年的崇祀作一个结束。在这赎罪日,祭司要带两只公山羊到圣幕门口,为它们拈阄,“一阄归於耶和华,一阄归於阿撒泻勒。”(利16:8)那归於耶和华的羊,便要被杀,作为百姓的赎罪祭。大祭司要把它的血带到圣所的幔内,弹在施恩座上面和前面。同时这血也要弹在幔子前面的香坛上。
      亚伦要“两手按在羊头上,承认以色列人诸般的罪孽,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愆,把这罪都归在羊的头上,借着所派之人的手,送到旷野去。要把这羊放在旷野,这羊要担当他们一切的罪孽,带到无人之地。”(利16:21-22)这只归於阿撒泻勒的羊不再进到以色列人的帐棚中,至於那带这只羊到旷野去的人,在他进营之前必须洗净身体和衣服。
      这全部礼节原是要使以色列人对於上帝的圣洁和他如何憎恶罪恶,受到深刻的印象,并要向他们说明:他们若与罪接触,便不能不沾染污秽。当这种赎罪工作正在进行的时候,每一个人要“刻苦己心”把一切的事务放下,无论何工都不可作。以色列全会众在这一天要在上帝面前严肃谦卑,祈祷,禁食,并深刻地省察自己的心。
      这表号性的崇祀对於赎罪的重要真理富有教训。罪人虽然有了一个替身,但牺牲的血并不能立即把罪债勾消,只是表明将罪从罪人身上转移到了圣所。借着血的奉献,罪人承认了律法的权威和自己干犯律法的罪,并表示自己信仰一位未来的救赎主,使自己的罪孽得蒙赦免。每年一度,在赎罪日,大祭司要从会众那里取了一个祭物,就把这祭物的血带进至圣所中,弹在那遮盖律法的施恩座上,借以满足律法的要求。然後,他以中保的资格把罪负在自己身上,带出圣所。随後他两手按在那归与阿撒泻勒的山羊头上,把这些罪都承认出来,这样就象徵性地将罪都转移到羊身上。然後,这只羊便担当罪孽出去,被放逐在旷野,这些罪便永远与百姓隔绝了。
      许多研究圣书的人不明白,既然已经献过赎罪祭了,为什么还要来一个赎罪日?这其中的道理,对那些相信“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人来说,更是不可思议。其实,圣所的崇祀恰好说明“因信称义”、“因信成圣”及受审判的阶段。“称义”是入门,“成圣”是结果,而受审判则更是天国之前必要的检验。凡真实悔改称义的人,必时时保持虚心痛悔的心理,以至靠着基督的恩,结出成圣的果子。但也有人一时受感、悔改称义,却半途而废,甚至像犹大一样出卖救主。他们身上没有成圣的果子,若无第二次审判,他们试必混进天国,成为天国的隐患。耶稣所讲的一个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圣所崇祀的各个阶段。
      “天国好像一个王要和他仆人算帐。才算的时候,有人带了一个欠一千万银子的来。因为他没有什么偿还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儿女,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那仆人就俯伏拜他,说:‘主啊,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那仆人的主人就动了慈心,把他释放了,并且免了他的债。那仆人出来,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便揪着他,酚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说‘宽容我吧,将来我必还清。’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债。众同伴看见他所作的事就甚忧愁,去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於是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 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太18:22-35)
      仆人所欠一千万银子,正象徵着罪人所欠的罪债,凭自己是无法偿还的。主人在仆人的央求之下,就动了慈心,免了他的债(“称义”)。仆人的债虽然暂时被免了,但因为这恶奴才不按所蒙的大恩而处世为人(“成圣”),不肯以同样的精神怜恤他的同伴,主人就把他交给掌刑的(审判),仍让他偿还先前被赦过的债(执行审判)。
      耶稣说:“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7:21)在那些不能进天国的人中,有些是一度悔改“称义”的传道人,有些靠主名行过异能。但他们经不起“赎罪大日”的审判,被称在天平里,显出了他们的亏欠。(但5:27)他们那曾被赦之罪,仍归在他们头上,以至灭亡。
      可见,基督的赎罪工作是分阶段的。每日常献的赎罪祭,藉着祭牲的血,将罪人的罪象徵性地转移到圣所里。每年一度结束之时,在赎罪大日,上帝察看凡献过赎罪祭的人,是真实地虚心悔改,还是认罪後来又重蹈覆辙。当大祭司还在至圣所时,罪人仍有认罪悔改的机会。但当大祭司从至所里出来时,案子就定了:凡“刻苦己心”,尽得赦免;而“不刻苦己心”的,要从民中剪除。而且在至圣所受审理的,只有认过罪、献过赎罪祭之人的案件。对地上的圣所来说,一年一度的赎罪日,就是审判大日,大祭司在至圣所之时,就是上帝查案判决之时;当他从至圣所出来之日,就是执行审判之时。
      以上崇祀的礼节是在那按着“天上事的形状和影像”所造的圣所中举行的。地上圣所中所行各种表号性的崇祀,在天上的圣所中都要真实执行。我们的救主在升天之後就开始他的工作,作我们的大祭司。保罗说:“基督并不是进了人手所造的圣所,(这不过是真圣所的影像)乃是进了天堂,如今为我们显在上帝面前。”(来9:24)
      在全年之中,祭司都是在第一层的圣所里,也就是在那分隔圣所与外院的“幔子内”供职,这是代表基督升天之後的职务。地上祭司每天的职务是把赎罪祭物的血,以及那和以色列人的祈祷一同上升的香,奉献在上帝面前。照样,基督也在天父面前用自己的血为罪人代求,同时把自己公义的馨香与悔改信徒的祈祷一同献在天父面前。这是天上第一层圣所里的工作。
      当基督在门徒眼前升天之後,他们的信心就随着他进入圣所。他们的盼望都集中於此。正如保罗所说的:“我们有这指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内。作先锋的耶稣,..成了永远的大祭司。”“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来6:19-20;9:12)
      在地上圣所中的崇祀既然圣所与至圣所,每日常献的赎罪祭与赎罪日所献的赎罪祭。照样,基督地天上圣所的服务,也必有圣所与至圣所,每日常献的祭与赎罪大日的祭之分。尽管不少圣书学者认为,耶稣一升天,就直接穿过圣所,进到了至圣所。然而,《圣书》却不同於这些“学者们”的高论。
      “这些物件既如此预言备齐了,众祭司就常进头一层帐幕,行拜上帝的礼。至於第二层帐幕,惟有大祭司一年一次独自进去,没有不带着血为自己和百姓的过错献上。圣灵用此指明,头一层帐幕仍存的时候,进入至圣所的路还未显明。那头一层帐幕作现今的一个表样,(那种帐幕原是表样,象徵这现世时期的。吕振中译本)所献的礼物和祭物,就着良心说,都不能叫礼拜的人得以完全。这些事,连那饮食和诸般洗濯的规矩,都不过是属肉体的条例,命定到振兴的时候为止。”(来9:6-10)
      《希伯来书》的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67年左右,耶稣升天之後三十年之後。作者转引圣灵的话特别指明:“头一层帐幕仍存的时候,进入至圣所的路还未显明。那头一层帐幕作现今的一个表样”。这段话清楚地说明,在《希伯来书》写下的时候,“头一层帐幕”既是当时的一个表样,就表明圣所在耶稣升天之後的三四十年时仍存,“进入至圣所的路”在当时仍未显明。耶稣仍在圣所之中,而没有进入至圣所。因为上帝不是“叫人混乱”的上帝,他办事是讲究时间与规律的。“凡事都有定时,天下万务都有定时。”(传3:1)这段经文中的最後一句,说明那些不能令人得以完全的事,要“命定到振兴的时候为止”。“振兴”一词的希腊原文为“diorthosis(1357)”,本义为“矫正”、“改正”。而“洁净圣所”中的“洁净”一词,其希伯来原文字为“tsadaq”,也为“更正”、“矫正”、“恢复”之意。我们这里摘录吕振中译本对这两句经文的翻译。“制定着到改正时期为止罢了。”(来9:10)“要延到二千三百个暮暮朝朝,然後圣所才能正宗化过来。”(但8:14)圣灵指明,头一层帐幕(圣所)将存到“改正”(洁净)之时,然後至圣所的路才会显明。
      上面的经文告诉我们,头一层帐幕要存到“振兴的时候”,即“洁净圣所”的时候为止。换句话说,“洁净圣所”的时候一到,通向至圣所的路就要显明了。通过对但以理异象的分析已知,2300日的终点是1844年。因此,1844年就是“洁净圣所”的时候,也就是“振兴的时候”,就是通向至圣所的路显明的时候。这样的分析使我们看出,1844年,基督结束了圣所的供奉,而以大祭司的身分进入了至圣所 
      在地上的圣所里,到一年结束的时候,要进行一番赎罪的工作;同样,在基督为人类所作的救赎工作完成之前,也必要进行一番赎罪的工作,从圣所中清除罪迹。在地上的圣所中,只有赎罪大日洁净圣所时,大祭司才“一年一次独自”进入至圣所。因此,基督在天上从圣所进入至圣所,进行“洁净圣所”,开始地上圣所中一年一度赎罪大日所反映的工作的时间,就必在1844年!
      这是许多追求真理者切心研究的命题。我们有必要略作简要介绍。应先认定上帝启示真理的两大要点,即:
      一:基督宝血功效跨时间,故上帝视之为已经实现,如:
      (一)启13:8:“那创世以来被杀的羔羊。”
      (二)弗1:4:“上帝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
      (三)罗8:30:“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原文“得了荣耀”)
      二:救赎计划各阶段必按时完成,如:
      (一)加4:4:“及至时候满足,上帝就差谴他的儿子,为女子所生。”
      (二)可1:15:“日期满了,上帝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
      (三)太26:2“你们知道过两天是逾越节,人子将要被交给人,钉在十字架上。”
      (四)徒17:31:上帝“已经定了日子,要藉着他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
      正如《圣书》称耶稣为“创世以来”“被杀之羔羊”(启13:8),但基督历史性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却发生在公元31年一样。基督1844年从圣所以大祭司的身分进入至圣所,并不影响各个世代的信徒“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来10:19)这符合上帝启示真理的两大原则:基督宝血效验的永久性和他赎罪工作的时间性。世界上一有罪人,就有救主。人掌握了这两个矛盾的统一,就能解释希伯来书里的表面上的矛盾。因这卷书对基督的救赎计划,总的说来,是以既成事实看待的。例如,来9:12说:基督“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这和以上来10:19话,都似乎与来9:8-9(见342面)的话有矛盾。其实不然。来9:8,9论救赎计划前後步骤,而来9:12和10:19就此计划永恒果效立论。而且《希伯来书》论救赎计划,多数经文视之为已完成的事实,惟独来9:8-10是按时间观点论述圣所与至圣所的仪礼。故特别说明:“圣灵指明”(“用此”非原文字,为中文译者所加)若不辨明二者的统一,圣二者的统一,圣书的话便显得自相矛盾了。
      从此可以看出上帝启示圣书真理的总的编辑方针。他既从永恒观点,又从时间观点看问题。有时耶稣讲论将来的事,却用现在时态。例如,太22:30:“当复活的时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样。”此处的三个动词,原文都是现在时,不是将来时。下句,“论到死人复活,上帝…说:‘我是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是活人的上帝。”这明显是把将来的事看为已经发生的跨时间观点,是上帝的观点。按着古时的规例,百姓怎样凭着信心把罪放在赎罪祭牲上,并在表号上借着他的血将罪移到地上的圣所中。照样,在新约时代,悔改的人必须凭着信心把罪放在基督身上,并将罪实际上移到天上的圣所中。再者,这洁净地上圣所表号性的工作必须怎样把那污秽圣所的罪除掉,才能完成。照样,那洁净天上圣所的实际工作也必须把那记录在圣所里的罪除掉,或是涂抹,然後才能完成。但在完成这事之前,必须有一番审查的工作,以决定谁是因悔罪改过,信仰基督,而有资格得蒙救赎的。
      此外我们也看出,赎罪的祭物预表基督作牺牲,同时大祭司也是预表基督作中保,归於阿撒泻勒的羊则预表罪恶的创始者撒但,凡真实悔改之人的罪,最後都要归到他头上。当大祭司凭着赎罪祭物之血的功劳把罪从圣所中移出去的时候,他就将罪卸在阿撒泻勒之羊的身上。照样,当基督凭自己血的功劳把他百姓的罪从天上的圣所中移出,来结束他的服务工作时,他便要将这罪卸在撒但身上。在执行审判的时候,撒但必领受到最後的惩罚。那归於阿撒泻勒的羊要被流放在没有人烟之地,永不再回到以色列的会众中。照样,撒但也必从上帝和他百姓面前永远驱逐,而在罪恶与犯罪之人当受的最後毁灭中永远灭亡。
      最後的晚餐上,耶稣望着那群可爱而又不了解他使命的门徒,似乎有说不完的话。《约翰福音》用了四章的篇幅记下了耶稣给门徒的训言。“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约13:1)想到将来的事,他这样告诉门徒他的去向:“‘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你们也知道。'多马对他说:'主啊,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4-6)这些经文虽然经常被基督徒们引用,可是却少有人知道那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更不能深入地领会彼得所说的:“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彼前2:21)
      耶稣的脚踪所踏过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从哪里可以找到这条路,以便“跟随他的脚踪行”呢?基督教界常有一句话,叫做“与主同行”,“与上帝同行”。若不知上帝的道路,又如何与上帝同行?我们在圣所中,能看明上帝的道路,看明耶稣的道路。请看一段经文:
      “上帝啊!你的作为是洁净的有何神大如上帝呢?”(诗77:13)
      和合本对这节经文的翻译与原文是有出入的。因为这里被译为“洁净”一词的希伯来原文为“qodeshA”就是“圣所”的意思。大多数英译本,都是这样翻译的。兹举英雅各王钦定译文为例:
      “Thy way, O God, is in the sanctuary, who is so great a God as our God?” (Ps77:13;KJV)
      这段经文,若照原文并叁照英文翻译,就是:
      “上帝啊!你的道路在圣所;有何神大如上帝呢?”(诗77:13)
      那么,圣所是如何指明上帝(基督)的道路的呢?我们还得从耶稣在地上的服事看起。圣书记载,当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旦河,见了约翰,要受他的洗。约翰想要挡住他,说:
      “我当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这里来吗?”耶稣回答说:“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尽诸般的义(礼)。於是约翰许了他。”(太3:14-15)
      这是耶稣公开布道的开始。他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受洗。约翰所施的是悔改的洗。耶稣无罪,无需受悔改的洗。但他作为罪人的替身,为了给世人留下可效法的榜样,也为了替因种种原因无法受洗的人受洗,耶稣仍然受了洗。
      耶稣受洗之後,公开传道三年半,最後被钉死於十字架上,作为逾越节的羔羊献上。十字架上的牺牲乃是古时圣所中的祭物的实体。之後,耶稣升天,以祭司的身分,带着自己的血,进入圣所。1844年,又从圣所进入至圣所,为罪人进行最後的赎罪(审判)工作。正如诗中所言,耶稣一生的道路,全在圣所里。
      真实的基督徒,也必须跟从救主所走过的这条道路。罪人悔改之後要受洗归於他的死,又与他一同复活。只有身体完全的浸入水中,能象徵性的表现这个礼。点水礼是罗马教会的发明,虽仍为一些基督教会所沿习,却不是耶稣受洗的方式,其中并无耶稣的脚踪。头一层帐幕所体现的是因信因义的经历,跟从基督的人,不可就此止步;仍当凭着信心,跟着基督继续前行,进入至圣所,度圣洁的生活。十诫的要求虽然是单凭人力所无法守全的,但约柜之上,有约恩座,人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就可“得怜恤,蒙恩惠”,并“随时的帮助。”(来4:16)“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後12:9)无力的罪人,在基督恩典的扶助下,可以像保罗一样说;“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3)从前是“体贴肉体的,是与上帝为仇,因为不服上帝的律法,也是不能服。”(罗8:7);如今,却有基督的灵住在心里,能与基督一起说:“我何等爱慕你的律法,终日不断的思想。”(诗119:97)心中有了对上帝的爱,就不会就再抱怨上帝的诫命难守了,因为“爱就完全了律法。”(罗13:10)。“我们遵守上帝的诫命,这就是爱他了,并且他的诫命不是难守的。”(约一5:2-3)
      圣书进一步说;“我们就是永生上帝的殿”(林後6:16)“岂不知你们就是上帝的殿,上帝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若有人毁坏上帝的殿,上帝必要毁坏那人,因为上帝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林前3:16-17)人的身体就是永生上帝的殿,这是一个惊世骇俗的声明 聪明的读者可能已经联想到基督所说的新约与身体的关系了:
      “主说,那些日子以後,我与他们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写在他们心上,又要放在他们的里面。”(来10:16)
      “在这那至高至上、永远长存、名为圣者的如此说:我住在至高至圣的所在,也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同居。”(赛57:15)
      在至圣所,上帝的施恩座就在藏有上帝神圣律法的约柜之上。人的心中若没有上帝的律法,就根本没有进入与上帝的新约关系之中,因为这新约的实质就是“将我的律法写在他们心上,又要放在他们的里面。”没有约柜与施恩座的殿,乃是没有上帝同在的空殿,必成为“鬼魔的住处和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启18:2)
      可见,若不研究圣所,在圣所中仰望耶稣,就不可能真正地“与主同行”。那些不肯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的人,所受的损失是何等的大呢 不研究圣所,也不能理解约翰所记下的“耶稣基督的启示”(启1:1),不能明白那“必要快成的事”,更不能得“念这书上预言”并“遵守其中所记载的”所能得的福。既不能得福,也就不能避免《启示录》中所警告的祸了。因为《启示录》是与圣所紧密相关的。如灯台(启1:12;4:5);陈设饼的桌子(启4:2-5);金香炉(启8:3-5;9:13);上帝的约柜(启11:9);圣殿向所有人关闭(启15:8);审判结束,各人的命运决定;执行审判,二次复活,赏与罚--圣城与第二次的死。
      圣所的研究使我们看明救赎计划的美妙;看明福音演进的阶段性与整体性。耶稣的降生是福音的起始,十字架上的牺牲既是“逾越节的羔羊”的被献,又是救赎计划的中心。至此,耶稣在地上的工作,告一段落。耶稣复活後,地上的工作由圣灵接续,复活的主以祭司的身分,将自己的血带入天上的圣所,继续为罪人代求。1844年,又以大祭司的身分进入至圣所,开始福音最後阶段的工作,即最後的审判工作。正如任何一个审判都有审查、判决与执行判决三个阶段一样,基督在天上至圣所所进行的审判工作,也必有这三个阶段。1844年就是审查工作的开始,今天仍在进行之中。当判决定好之後,基督将执行审判。
      从1844年到如今,一百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大祭司基督仍在天上为罪人的罪代求,并从事赎罪工作。福音工作已经到最後阶段,恩典的门随时可能关闭,基督随时可能从至圣所带着赏罚出来,以後就不再有悔改的机会了。人类历史的最後一幕即将拉开。耶稣说:“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太13:16)这许多古先知和义人中,也有那深爱祭礼,却未能窥探其全部精义的孔子。耶稣说我们的耳目有福,我们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而当求福,惜福!
      “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相近的时候求告他。恶人当离弃自己的道路,不义的人当除掉自己的意念,归向耶和华,耶和华就必怜恤他。当归向我们的上帝,因为上帝必广行赦免。”(赛55:6-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