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初到末后(二)
- 从起初到末后
- 2021-06-19 00:29
文 | 王敬之
■ ■ ■ ■ ■
当地上的人类犯罪之后,上帝的心里只关心两件重要的事情,第一,把罪除掉;第二,拯救罪人。如何把罪除掉并拯救罪人,这就是上帝想解决的。
从地的层面上来说,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前面提到的善恶之争。但善恶之争源于天上的叛乱,上帝对这个叛乱的解决方法,就是把叛军从天上赶走。那被赶走的叛军全部来到地上了,并不代表战争结束了,于是上帝就在地上设立伊甸园,以永绝后患。但是事与愿违,人犯罪以后,就从伊甸园被赶走。
孩子不听话,父母就把孩子逐出家门,这是不是父母的本意啊?并非如此!父母心里总是希望借此使孩子改变。从上帝的角度来说,祂一定是要把人类带回伊甸的,祂的最终目的是要彻底结束反叛,结束宇宙的善恶之争。从亚当的角度来说,从伊甸园被赶出来,他心里肯定有了一个渴望,就是回家。所以回归伊甸园就成为上帝和人类共同的使命。一部分工作需要上帝来作,一部分工作需要人类参与,这样才能够完成。所以,在亚当的时代,人生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回归伊甸园。但是亚当在世上生活了930年,最终也没能回去。
整本《圣书》,在上帝对人的启示就一个主旨,如何把人带回伊甸园。伊甸园有一棵生命树,人如果没有到生命树那里就会死。就像手机没有了电就会关机,人需要在生命树上不断“充电”。把人带回去,是上帝要作的事情,就是基督的三次降临。而人类只需做一件事:认罪悔改——从不顺从到顺从。回归伊甸园的使命,单靠上帝完不成,单靠人也实现不了。
亚当在世上活了930年,每天都能望到伊甸园,我们想象一下伊甸园约有多大?秦始皇建造阿房宫三百余里,那创造主建一个宫殿应该超过三百里吧?北京的圆明园也很大,因为是皇帝的林园。那全地的创造主建个宫殿,怎么也得三千里吧。《启示录》就告诉我们说:新耶路撒冷的长、宽、高都是四千里(参启21:16)。这个园子很高大,亚当每天在地上工作,抬头就能望见,于是每到安息日总想着什么时候能够回去,可惜他一直没能回去。但是亚当得到一道希望的信息,就是基督第一次降临的信息。他在伊甸园听到这道信息:你要伤它的头,它要伤你的脚跟(参创3:15)。但他活了930年,救主也没有降临。亚当死后57年,人们有点绝望了,觉得人生没有指望了。在此情形下,有一位叫以诺的,与上帝同行三百年,上帝将他取去,变化升天。这给了人类极大的希望和鼓舞。
挪亚之后又过了七百二十六年,到了公元前1656年,地上有很多灾难,最后出现了洪水,挪亚一家进了方舟,得到拯救。当他们从方舟出来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呢?进方舟时大地很美,出方舟时一切都已面目全非,洪水把一切都摧毁了,原来的家没有了,城市没有了,庄稼、树都没有了,人的心中是充满恐慌的。接着动物从方舟放出来,都没有东西吃,恐惧在动物中也蔓延开来。这时上帝为了安慰挪亚一家,就在空中放了一道彩虹。
为什么挪亚看到一道彩虹挪亚就安心了?在1995年,因为一些误会,六个警察拿着枪把我押到看守所,当时车上被送押的连我有两个人。警察们荷枪实弹对着我,我很害怕,不敢看他们,就往天上看。当我抬头一看,看到天上有一道彩虹正对着我。车开了有20多分钟,我从头到尾都望见这道大大的彩虹,我觉得很稀奇,就向边上一起被送押人说:“那有一道彩虹。”他认真地看了看回答说:“没有啊。”他一直都没看见,我却一路盯着彩虹,心里很得安慰。我就想那彩虹为何会在这个时候,在我心中充满恐慌感的时候出现?
后来我在圣书中找到了答案,在结1:28“下雨的日子,云中虹的形状怎样,周围光辉的形状也是怎样。这就是耶和华荣耀的形像。”虹的形像就是上帝的荣耀,上帝的荣耀看上去就像一道彩虹。上帝的荣耀出现在伊甸园,出现在两棵树之间,所以每到安息日,当上帝临格到地上时,亚当从伊甸园外就能望到伊甸园的那道彩虹。一直到挪亚的日子,他每在安息日仰望伊甸园的时候,都能找到熟悉的代表上帝荣耀的彩虹。
我觉得一节经文不够,又寻找其它的经文,至少要两个。于是找到了第二处,启4:3“看那坐着的,好像碧玉和红宝石,又有虹围着宝座,好像绿宝石。”这个“虹”,就是上帝宝座,就是上帝的荣耀发出来遮蔽着祂的宝座。我又继续找,就想我们教会和虹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系,那还了得,那我们所接受到的信息,就如同挪亚在当时被毁的世界所看到的希望一样!如果我们的信息也带着彩虹的希望,那我们的信息就是给今天这个即将灭亡的人类带来希望的信息。
于是我继续找,结果找到了启10:1“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从天降下,披着云彩,头上有虹,脸面像日头,两脚像火柱”。我们熟悉预言和教会的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天使拿着展开的书卷,就是复临运动的开始,他带来了一道希望的信息,一道彩虹的信息,就使得我们这个信息、这个运动,直接发自上帝宝座,来自宇宙最高的主宰,因祂头上有虹,虹是掩蔽上帝宝座的,是上帝荣耀的形状。
亚当及他的后代都想一件事,回去,回到伊甸园。亚当死之后,人想,回不去了,亚当都走了,他再怎么悔改都还是死了,我们再怎么努力也是白废啊,不如就算了,破罐子破摔。当时世上的人就这样,以至上帝用洪水来毁灭世界。耶稣说:太24:37,39“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降临也要怎样。不知不觉洪水来了,把他们全都冲去。人子降临也要这样。”上帝毁灭那个世代,一定是那个世界到了一种没有办法再延续下去的地步。而今科技的发展已经超过历史的任何时代,不但改变了动植物的基因,甚至开始改变人的基因,让人和动物交配,罪恶也已到了无法再纵容下去的地步。
挪亚看了六百年的彩虹后,又在方舟内呆了一年多,可以试想,他出方舟后的第一件事情是要找什么?显然是想找他以前常能看到的伊甸园,还有代表上帝临格的那道荣耀的彩虹。但是他什么都没看到,洪水前段人类一直都是到伊甸园门口去献祭的。现在挪亚被拯救了,是该献祭的时候,可伊甸园却不在了,那可怎么办啊?上帝这时候就应许说,我给你放个彩虹在天上,这样你随便到哪里去筑坛都可以。所以挪亚看到彩虹的时候,就知道他曾经熟悉的上帝的宝座,上帝的恩典,依然存在,只不过伊甸园不在地上,到天上去了,所以上帝就通过这个方式来提醒人,人生真正的目标,不是去上海,不是去北京,也不是去纽约,而是去伊甸园。这就是上帝为我们设定的人生终极目标——回归伊甸园——其它的任何目标都是没有出路的。
但洪水时代,人们记忆力开始变差。洪水之后101年,即公元前2348年的时候,挪亚的子孙就把彩虹忘记了。原来的彩虹下面有座实实在在的高山、大城,就是伊甸园,现在看到这个彩虹底下是空的,怎么办?他们就决定自己来造一个城,取代地上消失的。
所以在《创世记》11章看到这样的情形:创11:1-4“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可就算塔顶通天接上彩虹的话,这也是没有上帝宝座的城,人类要扬自己的名。这时,上帝降临,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把他们分散到全地,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参创11:5-9)
如果把圣书往前翻一页,创10:25“希伯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名叫法勒(就是“分”的意思),因为那时人就分地居住。”人分散的时候,希伯生了个孩子,就给他取名叫法勒,“分”的意思,这就好比我们49年的时候生个孩子叫张建国,66年生个孩子叫马文革,以纪念当时的时代,一个意思。
那时人类已忘记了自己的目标——回归伊甸园,上帝就想个新的办法来帮助人记住那个目标。于是,上帝呼召了一个人——亚伯拉罕。创12:1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后来在《希伯来书》保罗写道:来11:8“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他为什么不知道?因为那个地不在地上,说不清楚。上帝想通过亚伯拉罕把人要带回伊甸园的计划说出来,这也要发生些事情才能完成。
亚伯兰很顺服,虽然不知道要去哪,但他顺从地就走了。我们看《圣书》,发现亚伯兰也有信心动摇的时候,上帝给了他异象,又对他说话,创15:1“这事以后,耶和华在异象中有话对亚伯兰说:'亚伯兰,你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的赏赐你。'”看亚伯兰是怎么回答的:主耶和华啊,我都没有儿子,一只腿都快入黄土了,你赐福我啥呢?那不如这样,生在我家里的人就算是我儿子,你赐福他好了,必将承受我家业的人是大马士人以利以谢。但上帝说:别灰心,到明年这时候,你会有个儿子。后来果然有了儿子。(参创15:2-3;18:14)
有了儿子后,上帝说这就好办了,我就是等你这儿子生出来,才能把我的事说明白。于是让他把儿子献上,就有了后面亚伯拉罕献以撒的故事。亚伯拉罕献以撒时,走了三天的路程,若一天当一年的话,耶稣在地上要行走三年。上帝把祂的救赎计划通过人间各样的事情来显明,带领人一点一滴地慢慢明白,真是苦心昭然!预言之灵有一处说到:亚伯拉罕献儿子,这不仅是考验亚伯拉罕的信心,也是要给天使和诸世界看的,让他们明白上帝的救赎计划将是怎样的计划。
这件事情以后,亚伯拉罕明白了他最终要去的地方是哪儿。来11:13-16 “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上帝被称为他们的上帝,并不以为耻,因为祂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所以亚伯拉罕知道自己要去哪了,他从远处看见,且欢喜迎接。
亚伯拉罕的经历告诉我们,上帝要呼召他出来,是要借着他走过的路程来教导人祂救赎的计划将要如何。可是这个计划却落空了,怎么落空呢?出了一个不听话的。亚伯拉罕生了一个儿子叫以撒,以撒又生了双胞胎两个儿子。两个都不听话,老大跟父亲关系不错,想用野味来贿赂,老二用一碗红豆汤把长子的名份给骗走了。研究《圣书》的人发现,当发生这个事件时,雅各79岁,还没找到对象,一切都听妈的。雅各是长不大的,结果逃跑了,后来又出了很多的问题。他的儿子彼此陷害,约瑟被卖到埃及。全地灾荒,他们都没有粮食,去埃及要粮……,后来就有了以色列人在埃及四百年的故事。
在四百年之后,上帝要演出新的一台戏,来继续讲述祂的救赎计划。以色列人到雅各这一辈以后,很多事都给忘了,很多事情都得从新再来。摩西在此被蒙召了,他蒙召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出埃及记》第3章,摩西去了山上,在山上看见荆棘里有火燃烧着。(参出3:1-2)这一幕情景是想再现哪一幅情形呢?在伊甸园里有两棵树,上帝的荣耀是不是在这两棵树中间显现呢?从远处看就如同这两棵树被燃烧一样,可以想象吗?现在上帝在燃烧的荆棘里显现,是不是通过这幕情景,把人带回到模仿伊甸园的那幕情景?
《历代愿望》里说,上帝的救赎计划,耶稣要道成肉身的这件事情,“这个宏大宗旨,曾在许多表号和象征中隐约地表现出来。基督曾在烧着的荆棘中向摩西显现,这荆棘显示了上帝。那被选择来代表真神的表号,竟是外表上毫不动人的荆棘。殊不知无限的主竟在其中。慈悲的上帝用最卑微之物遮掩了祂的荣耀,使摩西能以看见而仍得存活。”其实,那二棵树也很卑微,无限的上帝竟然出现在卑微的植物中间,这些都作为表号来预表基督要出生在最低等的人类中间。
摩西蒙召以后,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进到迦南地,也是通过迦南地的这个影子来说明回归伊甸园的计划。我们现在总以为迦南地是应许之地,其实不是,应许之地就一个,伊甸园才是真正的应许之地,迦南地只是暂居之地,在这里只是办了个暂住证而已,人类身份证长期的居住户口地,是伊甸园。
我们再看一节经文:当他们过了红海之后,摩西唱了一首诗歌,其中有一句,出15:17“你要将他们领进去,栽于你产业的山上。耶和华啊,就是你为自己所造的住处;主啊,就是你手所建立的圣所。”所以摩西知道他带领以色列人最终要去的地方就是圣所。迦南地不过是暂居之所,不是应许之地,但这暂居之地也是要凭着信心才能进去,这条道路是为了表明到永恒的家园就要按这个步骤来走。所以上帝制造看得到的例证,来表明如何才能走到天上的迦南地。
上帝为以色列分出这样的几步:第一步,献上逾越节的羔羊;第二步,过红海,上帝从天上降吗哪白天云柱晚上火柱地带领他们;第三步,赐下十诫。如果我们心里对圣所结构了然于胸,就会发现他们出埃及的经历不就正象一个活的圣所。祭坛是逾越节的羔羊,洗濯盆就是过红海,到了西奈山就是进圣所,再往前走就迈进了至圣所——约柜里面有十条诫命,吗哪预表了陈设饼,金灯台预表了云柱火柱。以色列人的经历本身就表明上帝的救赎计划。为了将这个救赎计划更深刻地印在以色列人和全世界人的心里面,上帝就赐下了圣所的样板,这就是摩西所造的会幕。
这个我们下一讲再继续。
本文由【现代真理网站】首发,转载须告知。
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