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尝不显出证据(1)
- 预言学习问答
- 2023-02-24 20:22
一、上帝的律法——人生最高的艺术
人类总是用不同的方式,来寻找最好的做事做人的方法。而这种做人的方法,一旦达到最高的境界,我们就把它称之为艺术。比方说中国的烹调艺术,非常的精美,它已经达到了烹饪的一个最高的境界;教学有教学的艺术;教育也有教育的艺术。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达到一个境界的时候,都把它称之为——艺术。
当艺术达到最高境界的时候,它就成为一定的规范和法则。因此我们所说的法则,就是最高的艺术。上帝的律法,就是上帝给人类的法则。这种法则可以称之为最高的艺术。换句话来说,最高的人生艺术和科学,就是上帝的律法。而上帝的律法所教导我们的,就是要敬畏祂,遵守祂的诫命。
二、应当敬畏上帝
启14:6-7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飞在空中,有永远的福音要传给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国、各族、各方、各民。他大声说:“应当敬畏上帝,将荣耀归给祂,因祂施行审判的时候已经到了,应当敬拜那创造天、地、海和众水泉源的。”
为什么要敬畏这一位创造天、地、海和众水泉源的呢?我们的这位上帝是一位理性的上帝。祂同时赐理性给每一位道德的生灵,并且尊重每一个人行使理性判断的权利,以及我们自己判断的结果。每一个人必须为自己选择的结果买单。而上帝为祂的理性的生灵留下了诸多的证据,呼唤我们来敬拜祂。
三、上帝留下的七个证据
所以我们今天试着来讨论一下这个主题——未尝不显出证据,它取自于《圣书·使徒行传》第14章。
保罗遇到一个经历,当时有人要拜他,他就喊着说:徒14:15“诸君,为什么作这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我们传福音给你们,是叫你们离弃这些虚妄,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上帝。保罗说,上帝让我们把福音传给你们,就为了一件事情,就是为了让你们离弃这些虚妄,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上帝。他所传的福音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启14章的永远的福音,是同样的一件事情:让我们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上帝。
徒14:16“祂在从前的世代,任凭万国各行其道,也就是赐给大家自由。
徒14:17“然而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上帝为自己显出证据,让人能够在任意而行中自愿、自觉、自主、自发地来敬拜祂,来爱祂。《圣书》的教导是让我们领受福音,归向上帝,遵守祂为人类制定的律法。或者换句话说,是让我们以一种最高的人生艺术,度我们的人生。
下面我们来考察一下上帝为我们留下的七个证据,来看看祂是如何带领我们在人生中来归向祂的。
1、大自然
首先,上帝在大自然中留下诸多美好的证据,使我们能够藉着大自然来认识祂的永能和神性,和体味上帝奇妙的大爱。我们生活所需的一切,随时随地,上帝都在提供。
在《撒母耳记》中看到哈拿为她的儿子做了一件小衣袍,他穿上这个衣袍就会想到母亲。我们所见到的,所吃、所住、所生活的一切,都是上帝提供的,都让我们时时刻刻可以领受,可以感慰祂对我们的爱。奇妙的大爱存在于大自然中间,供我们去学习,去揣摩,去体味,去欣赏。
大自然有诸多的美景,让我们常常在这些美景之下叹为观止,看到我们这位上帝,祂是一个爱美的上帝。祂不仅只是提供这些东西给我们,而且每一样东西都是以非常艺术化的手段来出现的,让我们感叹祂的精巧、奇妙和智慧,感叹祂那无比深厚的爱。
英国的湖畔诗人William Blake写了一首诗:
在一粒沙子中间看世界,
在一朵野花中看到天堂,
置无限于掌上,握永恒于瞬间。
也不乏诗人对科学的美进行描述。Alexander Pope(英国大诗人)在牛顿故去以后这样描述牛顿:“自然与自然规律为黑暗隐蔽!上帝说,让牛顿来!一切遂臻光明”。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当一个物理学家来研究世界的时候,是要寻找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则。牛顿将那隐藏的自然规律挖掘出来,让我们看到光明。宇宙万象如此的复杂,物理学家用十个方程式,就把我们所发现的宇宙,浓缩在这些方程式里面,然而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得奖的第一位华人杨振宁说:“可是这些都不够,都不够全面地道出学物理的人面对这些方程式的美——所产生的感受。这些感受,缺少的似乎是一种庄严感;一种神圣感;一种初窥宇宙奥秘的畏惧感;我想缺少的恐怕是筹建哥德式教堂的建筑师们所要歌颂的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最终极的美。”
在欧洲有一些哥德式教堂,把人从现实的世界,藉着教堂的结构,引向空灵的高空。杨振宇说,我们所缺少的正是筹建哥德式教堂的建筑师们所要歌颂的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和最终极的美。这些自然的规则,它是如此的浓缩,又是如此的包罗万象,我们就把它称之为造物者的诗篇,就是造物主在自然界中所谱写的诗篇。这些诗篇引我们感慨上帝的奇妙,上帝的智慧和伟大。这是上帝为我们留下的第一个证据。
2、安息日
第二个证据,就是安息日。创世记第一章谈到了上帝创造六天的过程,第二章一开始就说:创2:1-3 “天地万物都造齐了。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安息了。上帝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由此就确定了安息日,成为一个创造的记念。
在《新约圣书》里也常常提到说,可2:27-28 “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这段经文常常会给许多人带来不解,甚至有人会因为这节经文,否定安息日。那怎么样理解这句话呢?我觉得可以打一个比方来说。明天就是母亲节了,很容易让我们想到母亲。当母亲怀孕生这个孩子,十月怀胎,最终一朝分娩。那么请问这个孩子出生的第一个生日,究竟是谁的日子,是妈妈的日子?还是孩子的日子?应该说,妈妈在生完孩子把脐带剪掉的那一刻,就作为孩子生日的开始。也就是说这个孩子完全生完了,开始自己呼吸而不是靠着妈妈来呼吸了,剪脐带的那一刻,就是他生日的开始。
换句话说,就如同上帝在创造一结束的那一刻,安息日就开始了。祂定这个安息日,是为了纪念前面的创造。这个安息日是上帝的日子,但是祂是要给人定下来,就如同生日一样,生的过程完全是母亲在生,但是她生完了以后,定了这个日子,就是她儿子(女儿)的生日。所以,这个日子是为新生命定的,但是孩子不是为这个日子而生的。所以说,安息日是为人而设立,人不是为安息日而设立的,就这么个意思。
无论母亲经历多少的痛苦,孩子生下来以后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每一年当小孩过生日的时候,都要用心庆祝,特别是满周岁的时候,中国人还有“抓周”这一说。孩子们纪念生日,是为了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常话说:儿生母苦。生日的时候是为了纪念母亲,而父母是欢喜家中有了一个新的生命。所以,双方在庆典同一个日子的时候,双方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同样,也可以想象,上帝和我们一同共度安息日的时候,我们记念上帝的创造,记念祂的养育之恩,救赎之恩,而上帝跟我们一同来守安息日,看到我们有新的生命,是新造的人,这是一番多么温情和幸福的景象啊!
前面六天创造,创造一结束就是安息日;同样救赎的工作,耶稣在十字架上喊“成了”的时候,救赎的工作完成,接下来也是进入安息日。也就是说,两个亚当:第一个亚当,在第六天创造,接下来进入安息日;第二个亚当,在第六日完成救赎,第七日进入安息。所以说,创造的大工是在六日完成;救赎的大工也是在安息日来记念。所以说安息日,既是记念创造,又是记念救赎。
男人可能不太容易理解,作妈妈的可以理解生产之前和生产之后的变化。每一个生命的产生,一定会带来母体的变化。有一个老太太,92岁的时候去世了。她生前儿孙满堂,但老太太在去世之前,给孩子们交代了一件事情。她在年轻的时候,像任何一个年轻人一样青春美貌,但是生儿育女之后,岁月的摧残,慢慢的变老了。她在去世之前,给孩子们透露了一个秘密,一个保存了70年的秘密。她说,将我安葬的时候,请你们把我结婚出嫁的时候那双绣花鞋,跟我葬在一起。在她心中,那双绣花鞋代表她从一个黄花闺女,到进入家庭,生儿育女。在那一双美妙的绣花鞋上面,寄托着她对青春的纪念,寄托着她对曾经美好的少女情怀的怀念。
当她去世的时候,他们惊讶地拿出这张保存了70年的绣花鞋,把它和老奶奶葬在一起。几十年的光阴,人生多少风和雨,她可能会时不时地拿出这双鞋来看一看,在没有照相的年代,她没有办法回头去看看那个时候自己的样子,唯一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拿着这双鞋,来回忆她从前的美好岁月,是的,谁不愿意留住青春呢?
耶稣在即将上十字架之前,对上帝说:约17:1-2“父啊,时候到了,愿你荣耀你的儿子,使儿子也荣耀你;正如你曾赐给祂权柄管理凡有血气的,叫祂将永生赐给你所赐给祂的人。”耶稣马上要经历死亡,这个时候祂对父亲说出人生最后的忠言,约17:3“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
我常常想,耶稣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讲这段话?祂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父子两个的内心又经历了什么?我想衪是要我们通过祂临死之时跟父亲沟通的这段话,要我们在这个环境下来认识祂。祂说,约17:4“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接着读到约17:5的时候,我想起了这双绣花鞋,祂说:约17:5“父啊,现在求你使我同你享荣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荣耀。”
“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荣耀”,就是耶稣在没有道成肉身之前,衪和父的那种荣耀,耶稣说:“我还记得那个荣耀。父啊,能不能让我得享那个荣耀。我没创造世界之前的那个荣耀已经没有了。我创造这个世界,我曾经的荣耀没有了,改变了。父啊,我是多么怀念那曾经的荣耀啊!”这正好比那个捧着绣花鞋的老人,她再也无法回到从前,唯有捧着存留着的记忆,无限怀念和追想。
《圣书》里给我们两处经文,让我们能够窥见父子之间曾经的那种甜美。箴8:30-31“那时,我在祂那里为工师,日日为祂所喜爱,常常在祂面前踊跃,踊跃在祂为人预备可住之地,也喜悦住在世人之间。”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可以想象儿子在父亲面前踊跃的那种状态。有时候我下班回来,孩子很快地冲过来叫:“爸爸,爸爸!”冲过来的那种快乐,我想很多做父母的都经历过。即使你没做过父母,你家可爱的小狗在你开门的那一瞬间,冲过来的那一下,你也能感受到这种亲密。
约1:18“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父怀里的独生子和父亲的感情是非常深的。我的孩子在一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话,那时因生活的压力,我打两份工,每天晚上要1点钟才回来。他生日的那天,妈妈给他买了一盒饼干,他到晚上1点还没有睡觉,一直等我回来。我回来的时候,他就把饼干撕开,我以为他要吃,他却从里面拿出一片饼干塞到我的嘴里。当时那一刻,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这孩子等了一天,他根本还不会说话,只不过一岁的孩子,也是这样真切地来表达对父亲的情感。
父子之间永恒的感情,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啊。可是却发生变化了,不仅是因为创造世界发生变化,而且因为救赎,那曾经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的上帝,道成肉身成为人的样式,而且在祂的身上永远留下了钉痕。《启示录》始终不再说祂是上帝的儿子,而只是说祂是羔羊,就是被钉的羔羊,祂的身上是有钉痕的,这是永远也不能改变的!
耶稣永远没有办法回到创造、救赎之前的那个样子。祂心中只有“那双绣花鞋”,或许在祂心底,衪最后的时候还在祈祷:“父啊,现在求你使我同你享荣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前,我同你所有的荣耀。”他心中惦念着从前和父亲的关系,那份荣耀,可是为了这个世界的创造,更为了这个世界的救赎,祂接受了这一切的改变,接受了这一切的牺牲,为我们留下永远不可磨灭的证据。
3、良心
在大自然和安息日之后,我们的人生也有第三个上帝留下的证据。就是我们的良心。
罗2:14-15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
律法的功用以良心的方式,刻在我们心中。《圣书》上说,耶17:9“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那么良心究竟是什么呢?《信仰的根基》里说:“良心乃是上帝的声音。在人性情欲的挣扎中所听闻的;若遭拒绝,则使上帝的圣灵担忧了。”良心不是我们本来从母腹中所带来的,良心是上帝的声音。是在什么时候发现和听见的呢?是“在人性情欲冲突挣扎中所听闻的;若遭抵制,就会使上帝的圣灵担忧了。
换句话说,良心就是圣灵向我们人心说话。当我们遇到是非判断,遇到情欲和理性,遇到人的想法和上帝的想法发生冲突之时,良心的声音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通过阅读《圣书》,我们的良心可以被唤醒,使我们这些习惯于生活在罪中的人,可以被唤醒来恨恶罪,甚至于愿意离开罪。上帝不毁灭我们,凡是灭亡的人都是自己毁灭自己,都是自己把上帝藉着良心向人说话的声音给扼杀了。以至于最后,上帝的圣灵无法向人心说话,人就自取灭亡的道路了。
我们在《圣书》中间来寻求上帝,我们越是跟从上帝,就越会发现我们的污秽,我们的良知就会越加的敏感。所以预言之灵说,一个人越是效法基督,就越悲哀自己不像祂,因为他们的良心十分的敏感。他们对罪的看法,会越来越与上帝趋于一致,以至于最后,他们的想法和上帝真正达成心心相印。所以良知是上帝留给我们的第三个证据。
4、《圣书》和《十诫》
除了自然和良知之外,我们手上还有一本《圣书》,这部《圣书》是上帝留给祂的儿女的证据。祂花了1600年的时间,藉着40位作者,在不同的环境之下,给我们留下了这一部由圣灵所启示的经典。这部书里有接近3000个人物与1500多个地点,但它是彼此的完美连接,互相辉应。上帝以不完美的人的语言来对人说话,是为了使人衰退的感官、迟钝的悟性,能够领会祂的话。上帝就是这样屈尊,迎合堕落的人类。《圣书》的语言虽然十分的单纯,但仍不能够完全的表达上帝伟大的思想。我们有限的思维无法充分体会上帝无限的思想,所以上帝留下了《圣书》。
《圣书》是衡量是和非的伟大标准,清楚地给罪和圣洁下了定义。其中活泼的原则,像一根金色的线贯彻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成为我们在考验和试探中唯一的保障。《圣书》定义了什么是最高尚?什么是最低俗?什么是最高境界的生活艺术?什么是最卑鄙的人生过程?《圣书》像一张图,向我们指出真理的路标。凡是熟悉这张地图的人,无论蒙召往哪里去,都一定能够走在责任的道路上面。
在《圣书》中有一个最核心、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十条诫命。当时上帝赐给摩西十条诫命的时候,就给了他两块法版,在两块法版里写了十条诫命。那为什么是用两块,而不是用一块呢?照理说一面写四条,一面写六条,一块就够用了;或者一面写十条,一块也够用了。为什么用两块呢?我们在《圣书》中发现,实际上有两套十条诫命。第一套记载在《出埃及记》第20章,另外一套记载在《申命记》第5章。
在《申命记》10章,摩西回顾上帝第二次重新刻写十条诫命的时候,上帝说:“你要凿出两块石版,和先前的一样。……你先前摔碎的那版,其上的字我要写在这版上。”上帝写的是什么字呢?乃是上帝“将那大会之日(就是在西奈山上聚集的大会那一天)、在山上从火中所传与你们的十条诫,照先前所写的,写在这版上。”(参申10:1-4)上帝山上的大会上就只有一次,就是上帝在西乃山赐下诫命那次,于是我们知道了上帝那次是赐下了两个版本的十条诫命,所以需要两块石版。
人的大脑也分为左右两半,左脑和右脑,就如同两块法版一样。上帝预备了两块法版,将祂的律法刻在其上。上帝对人类的救赎最终要将祂的律法刻在我们的心版上,这就是新约,我们的心版有左边一半,还有右边一半,如同两块版上一样。
那么这两块版有什么区别呢?上面的文字究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唯一的最大的不同就表现在第四条诫命上。第四条诫命在《出埃及记》20章11节,说明守安息日的原因,是纪念上帝的创造: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而在《申命记》则给出了另外一个理由,就是纪念上帝的救赎:申5:15你也要记念你在埃及地作过奴仆,耶和华你上帝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将你从那里领出来。因此,耶和华你的上帝吩咐你守安息日。
《申命记》这里表明,之所以要守安息日,是因为上帝把他们领出来了,是因为上帝救赎了他们。因此我们找到了守安息日的两个根本的理由:一个是因为创造,另一个是因为救赎。十条诫命就以两块法版,在安息日的诫命中,一方面来记念上帝的创造;另一方面来记念、感恩、赞美上帝的救赎。所以,十条诫命里面包含了创造和救赎,这就是上帝赐给我们两块版的原因,让我们永远记住上帝在整个《圣书》中,祂所赐下的两大主题——就是创造和救赎。
当耶稣被问到律法中什么是最大的诫命时,祂说:太22:37-40“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圣书》浓缩下来,也就是十条诫命。十条诫命经展开和应用,就成为我们手中的这本《圣书》。所以上帝就给我们亲笔写下这最为重要的十条诫命。《圣书》和《十诫》,就是上帝留给我们的第四个证据。
5、耶稣基督
第五个证据就是耶稣基督。祂来偿付了罪的代价,好释放那一切愿意真心悔改的人;衪来要高举上帝所定的生活原则,用祂短暂的人生,谱写一曲最动人,最精美的赞歌,来表现人生最高的境界和艺术,就是遵守上帝的律法。
赛42:21耶和华因自己公義的缘故,喜欢使律法为大、为尊。衪来就是为了要成全律法,而不是要废掉,(参太5:17)衪要将律法高举到它本来的位置。不仅如此,凡是教导人遵守律法的,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大的。但无论什么人要废掉这诫命,又教训人这样行,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参太5:19)
耶稣来,彰显了一条生命的法则,这条法则也记载在约3:16,“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信耶稣就成为了生命之道。
究竟什么是信?我们的信心和生活的法则、生活的艺术,和上帝的律法,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谈到信心,大家会想到这节经文,来11:1“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那么什么是“所望之事”?“实底”又是什么?“未见之事”又是什么?什么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呢?
《马太福音》的第8章讲了一个百夫长的故事。百夫长家里有一个仆人生病了,请耶稣去医治,耶稣说:好,我同你去。百夫长说:使不得,你一句话就可以了,不必劳烦你亲自跑一趟。这个百夫长的神学观真是非常的厉害,他接着举了一个例子,说你看人家也在我手下当差,我叫这个来,他就来;叫那个去,他就去。你是天地万物的主,你是万军之耶和华,在你手下有天使当差。你说去,天使就会去,你不用亲自动手的,你只要发口令就行了。
耶稣就说,这是一个极大的信心,我在以色列中间都没有看见过。换句话说,对上帝话语的信心,耶稣说,这就是信心,并且说照你的信心,给你成全。百夫长的仆人就好了,因为在耶稣发话之后,有天使就去将他医治好了。(参太8:5-13)
那么“实底”和“确据”是指什么呢?简单来说,我们所望的就是一件事情,人死了以后怎么办?未见的就是一件事情,人复活以后去哪儿?耶稣的复活就为我们成就了这一切。上帝的道是我们所望之事的“实底”。我们现在还没有看见的那个所望的事,有一个实底在这儿,这实底就是《圣书》,就是上帝的道。“未见之事”也没有看见,我们今天只能看见一个“确据”,就是上帝的道。
上帝的道除了《圣书》之外,更是耶稣。所以《圣书》在《使徒行传》17章说,徒17:31“要藉着祂所设立的人按公義审判天下,并且叫祂从死里复活,给万人作可信的凭据。”
前面我们说信心要找到一个“实底”,找到一个“确据”。而耶稣从死里复活,就是为了给天下人的信心作实底,作确据。因此耶稣的复活,回答了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第一,人死了以后怎么办?是否还能复活?耶稣提供了实底。第二,義人复活以后,家归何处?最后在哪里生活?耶稣复活之后,“到我父的家里去”,(参约14:2)为人提供了所“未见之事的确据”。所以,《圣书》说,祂就是实底,祂就是确据,我们一切的信心就表现在相信耶稣上
什么叫作信耶稣呢?约3:16说:“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然而有一位青少年官问耶稣说,我该作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耶稣回答他说:太19:17“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信耶稣,得永生;守诫命,进入永生。因此信耶稣很简单,就是遵守上帝的诫命。耶稣说,凡是爱我的,就当听我的命令。(参约14:15)所罗门也总结说,传12:13“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上帝,谨守祂的诫命,这是人当尽的本分。”
所有的神学思想,所有对《圣书》的研究,最后就是一个结论:敬畏上帝,遵守祂的诫命。无论你是研究哪一本书,或者哪一个使徒,都只有一个结论,都只有一个神学,没有第二个。如果有第二个,那一定是错误的。今天出现了许多丰富的神学,像糠秕一样,随风就可以吹走,许多都是毫无根基。若不是建立在基督的磐石之上,是没有丝毫的用处的。
本文由【现代真理网站】首发,转载须告知。
本文链接